黃翠娣
【摘 要】 初中數學所教授的都是在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的一些數學基礎知識,因此合理的提供一個開放化的環境來讓學生學的更拓展,老師教的更貼近,這樣就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相應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合理更新優化課堂結構讓師生關系更融洽,幫助促進形成一個更為和諧互動的課堂環境。
【關鍵詞】初中數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改革;開放化環境;師生關系
數學這門學科其實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科,越是對其研究的深入就越能發現它的魅力,并且在包括物理、天文、建筑等多個方面都需要一個良好的數學知識運用,所以它也是一門非常重要且實用的學科。而在初中數學方面其實教授的知識完全都還屬于基礎部分,所以其實在生活中運用的就會更加廣泛,學生們也應該更注重的去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更加是為了今后的生活實踐。而良好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改革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當前的初中數學課程學習。
一、以學生為主體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1.學生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教育都是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為最終目的的,教書育人,首先是教授知識,但最終還是要教育人才。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才是最關鍵的,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更加客觀的將教學計劃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學校將學生培養出來,不是為了拿高分,也不是為了參加高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最終的目的,是要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讓學生通過在學校的學習能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最終達到相應的社會需求。因此,了解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成長。
2.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更有利于提升其能力
像初中生這樣的一個年紀其實是一個還未定型的年齡,任何變化都有可能發生,而一旦老師對于每一個每一屆的學生都千篇一律的教學自然就不能很好的重視到學生的不同,那么很有可能影響到其今后一生的成長,而對于當前的學習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學生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就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一旦厭學,毫無疑問,即便最終糾正了過來,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將是巨大的,所以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更好的達到一個促進其學習的良好環境,才能最終讓學生們學好應學習的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提供一個開放化的環境
1.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的開放化學習環境
使課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來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數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要求教師跳出書本、教室的束縛,進行知識的自我探索,教師應當利用一切條件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實驗室,走上操場,充分讓他們動起來,提高動手能力,這樣學生的思想包袱沒有了,就能放開手腳行使自由權、自主權,自我探索的能力也提高了。
開放化的學習環境能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比如說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初步認識的時候,書本上那些生硬的信息是死的,抽象化的通過去融入一些具體的模型或者相應的網上資料圖片結合起來講才能更好的掌握當前的知識。還有適當的戶外拓展,在生活中也應積極的找出相應的圖形來更好的認識了解,就能使得整個學習的過程不會變的索然無味。
2.為教師提供一個有利的開放化教學環境
在學生能夠擁有一個開放化的學習環境時,老師也相應的擁有了一定的開放化教學環境。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對每一個學生都嚴格按照老師自身固有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導,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這樣才是科學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配合每個學生的不同之處最大化的將他們的數學能力發掘出來。
老師為主導意思就是讓老師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而非固定的要求學生往某個方向去做。比如對于小學奧數中學習的雞兔同籠問題,在初中就能迅速的運用二元一次方程來進行解答,但實際上學生們用何種方式解答并不重要,理清思路才是關鍵。所以,老師的教學環境做到更為開放化,學生們也就自然而然的能對所學習的數學內容進行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
三、優化課堂結構,讓師生關系更融洽
1.良好的優化課堂結構以更貼近學生
時代在變,社會需求也在變,不同的學生,不同時期的學生都會出現不同的現象。良好的進行課堂結構優化使之更為貼近學生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在講解八年級下冊的第二十章數據分析時,那么就可以對一些學生們當前比較感興趣的籃球比賽、足球比賽進行一些數據分析,這樣就能進行一個符合當下教學環境并且同學們也感興趣的實際案例來融入課堂結構中,將整堂課看做只是一場對球賽的分析而不是講課。分析出哪個球員的數據是正常的,哪個是不正常的嗎,最終的數據結果統計又能表現出一個怎樣的意義,這樣通過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更好的讓學生們理解和接受這些信息了。
2. 提高師生關系的融洽性讓學生更好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就是要讓學生們在整個教學中擁有主人公的意識,整個教學的實施過程都是圍繞著學生來展開的。更加貼近學生自然能夠讓學生擁有一個更為良好的親切感,學習起來也就能更加認真和投入。
以學生為主體來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營造出一個更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課堂不是老師或者學生其中一個主體的,是需要雙方都能進行一個良好的互動的。有效的提升課堂的融洽性就能更好的實現在課堂教程中的相互互動,最終更好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更有助于讓學生愿意并且主動聽從老師上課所教授的內容,才能讓學生更快更深入的理解學習這些知識。
數學雖說是一門非常深奧且較為難懂的學科,但在初中數學中所教授的都是一些最為基礎的知識,也是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廣泛運用的知識。所以建立良好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能更好的貼近學生,適合學生,讓其感到更加親切并且愿意去學習。學校的最終目的是需要學生們都能夠真正的將知識學懂學透,這樣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才更有利于其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雷必輝.學生主體常態課堂教學的運作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3:57
[2]陳淑蘭.新時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114
[3]李永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251
(作者單位:廣東省增城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