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延
【摘要】本文通過對預付卡存在的洗錢風險的客觀分析,對預防預付卡洗錢風險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預付卡 洗錢風險 對策研究
近年來預付卡逐漸成為商業流通企業促銷的重要手段,預付卡消費已經成為普遍流行的商業模式。預付卡在刺激消費、活躍經濟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就預付卡的屬性和特征來看,容易成為權力尋租的工具、行受賄、避稅和洗錢的載體,嚴重擾亂國家金融管理秩序。為遏制預付卡洗錢的風險,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于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辦法》中的有關規定在實際操作中卻幾近形同虛設,預付卡的洗錢風險顯現出來。
一、預付卡的概念及類型
近年來預付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使用越來越普遍,到底什么是預付卡呢?預付卡是指發卡機構以特定載體和形式發行的、可在發卡機構之外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價值。預付卡分為記名預付卡和不記名預付卡。前者是指預付卡業務處理系統中記載持卡人身份信息的預付卡;后者是指預付卡業務處理系統中不記載持卡人身份信息的預付卡。我們生活中使用的公交卡、超市、商場購物卡以及手機卡,都是常見的預付卡。
二、預付卡存在的洗錢風險
(一)預付卡實名難,不記名預付卡易于變成不法分子洗錢套現的工具
犯罪分子可在不被調查收入來源的情況下一次性用大量現金購買預付卡,不記名商業預付卡給犯罪分子通過購買商業預付卡掩蓋其犯罪所得、逃避反洗錢監管提供便利,使得非法所得購買的預付卡混雜在合法收入中而實現洗錢目的。
(二)預付卡監管難,容易造成洗錢風險
一是具體負責的監管部門過于籠統,監管分工不夠細致,容易形成“扎堆監管,責任真空”。各部門可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監管,但出了問題,各監管部門有沒有直接的責任,各部門之間容易將責任相互推諉,最終沒有明確的承擔人。二是處罰金額收益相比懸殊過大,對于小型發卡機構來說處罰能達到一定的目的,但是對于中型或者大型的發卡機構來說,處罰金額低反而不會使得發卡機構引起重視,達到控制風險和教育引導的目的。
(三)預付卡資金的清算渠道掌控難,增加了洗錢的風險
預付卡資金清算不通過銀行來完成。小型公司發行的預付卡資金的清算較為簡單,一張預付卡對應一個內部賬戶,清算只是每個賬戶收支的賬務記載。而一些大型公司則借助于支付清算組織的專業設備和系統,或直接委托第三方來完成。預付卡這種“點對點”的發行和交易模式,增加了灰色或黑色資金洗白過程的隱蔽性。
(四)多數商家“化整為零”規避實名要求,逃避監管,容易給洗錢提供機會
如果單次購買預付卡金額未能達到1萬元時,由于未達到實名制度要求,因此發卡機構在發行、銷售環節不用登記任何關于購卡人、持卡人的信息。如果需要購買1萬元以上的購物卡,商家可分開幾次銷售不記名預付卡,每次幾千元,總金額達到所需的購買金額便可,還可以是僅提供購卡者一人的身份信息,總金額達到需要購買的金額,而實際使用人(可能是多個人)并不需要提供身份信息,都可逃脫實名登記。
(五)預付卡充值不規范,存在一定的洗錢、套現風險
《辦法》規定要求以銀行轉賬方式購卡和充值。但在一些小型經營場所能夠使用銀行卡購買預付卡和為預付卡進行充值,存在一定的套現風險。如,顧客通過信用卡在一家小型的美容院通過POS機充值預付卡,作為美容院來說,可以預先獲得一筆資金進行周轉,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消費者不流失;作為銀行來說,增加信用卡支付可以為支付機構帶來手續費收益,促進了發卡行信用卡收益的提升;作為消費者來說,信用卡支付可以消費更多的產品,及時還款后還能增加信用卡的透支額度。這樣,三方都能獲得好處,易于形成洗錢、套現的利益鏈。
(六)記名預付卡可贖回,給洗錢提供機會
《辦法》規定,記名預付卡應當可掛失,可贖回,不得設置有效期。由于購買預付卡的收入來源不被調查,而發卡機構預付卡的交易行為存在監管真空。實名制的規定只限定了人們在預付費購卡層面的實名登記制度,記名預付卡可贖回,給洗錢提供機會。
三、預付卡洗錢風險對策研究
(一)對于不記名預付卡的購買要設定總金額限制
對預付卡所屬權益實行全過程動態登記備案監管,加強對回收、倒賣預付卡行為進行監管。對不記名預付卡購買總金額進行限制,可有效防止本需登記為記名卡的情況分拆為不記名卡逃避實名登記的行為;對預付卡所屬權益實行全過程動態登記備案監管,相當于全程對預付卡實際使用人進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積極有效查處打擊預付購買消費卡后的所有行為都不受監控的問題,有助于整治預付卡帶來的賄賂和腐敗行為,從而切斷預付卡的洗錢途徑,有效遏制洗錢犯罪行為。
(二)建立聯合監管的機制
細化各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大對違規發卡機構的懲處力度。建立完善規范實際預付卡發行、流通等各環節監管機制,細化各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明確各部門之間的監管責任,明確責任承擔人。加大懲處力度,處罰金額可以按照預付卡發卡的總金額按比例進行處罰,引起中型或者大型的發卡機構足夠的重視,達到控制風險和教育引導的目的。
(三)建立特約商戶反洗錢可疑交易報告機制
依托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和可疑交易報告工具,從商業預付卡辦理、流通、使用環節入手,制定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和可疑交易報告標準,盡快建立特約商戶反洗錢可疑交易報告機制,及時掌握購買使用預付卡的客戶的資金交易情況,鼓勵特約商戶舉報可疑交易,擴大可疑交易監測范圍。通過制度層面對發卡機構和簽約機構進行反洗錢的硬約束,使得利用商業預付卡洗錢犯罪行為有所收斂。
(四)加強宣傳和指導,制止利用預付卡消費進行洗錢行為
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引導消費者合理、有效消費,合規、正確使用預付卡。提醒消費者進行預付費消費時,選擇證照齊全、信譽好、經營佳的商家,注意保存合約合同和消費票據,理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配合預付卡的規定要求。
(五)制定預付卡的發行審批制度,規定預付卡發行權限
結合預付卡發行泛濫的現狀,應該對發卡權進行一定的限制,不能什么樣的小店都能發行。多用途預付卡的發行應該進行審批,單用途預付卡的發行應該實行備案制,并從注冊資本等要素著手,對發卡機構的發卡門檻進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