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畢業人數連年呈增長趨勢,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全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之下,大學生創業不僅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法寶,同時也契合了當下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氛圍。本文簡單介紹了現在大學生創業,和國家政策的大背景,然后具體闡述了關于創業的選擇問題,政策的基本問題,還有社會熏陶和大學生教育的環境問題。最后結合現代社會創業的一些特征,總結出了當代大學生創業的幾個方向。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現狀;方向
每年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牽動著千千萬萬家庭的神經,和整個社會的活力和經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大學生創業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開辟了道路,也利于大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同時大學生創業的工作也得到了國務院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李克強總理最早在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了“大眾創業”這個詞語。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李克強總理多次到中科院和北京中關村考察調研,了解創業的最新動態,并努力了解當前創業的現狀和發現當前創業者的問題。結合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努力為創業創新掃除障礙,鋪墊基礎。努力為創業者提供必要的幫助。
然而,具體來看大學生創業現在面臨哪些方面具體和實際的問題呢?下面關于創業的幾個基本問題,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創業的選擇問題
為什么要選擇創業?就業難可以是一個理由,創業是為了賺錢,為了理想,還是為了改變世界?除了創業有沒有可以替代的其他選擇。
在商業世界里,創業和炒股是現在中國最火的兩件事情。創業和炒股之間有相似的特征和密切的關系。毫無疑問,如果一個企業創業成功最后上市的話,就和資本市場發生了聯系。相同點是,投資股票和投資創業都是有風險的事情,而且風險比較高。同時。如果成功,收益也是巨大的。從參與的角度看,炒股參與起來比創業簡單的多,去證券公司開個賬戶就可以。上班族,大學生,白領等,全民參與炒股的熱情高漲。然而創業的人數相比炒股的人數和當然要少很多。這說明創業是需要門檻的,而且比炒股操作起來復雜很多。是需要一個全局的規劃的,并不是拍腦袋可以決定的事情。創業是需要系統計劃的一個過程,相對于炒股有系統性規劃性的特征。創業更加偏重于投資需求,炒股更加側重于投機。所以,綜合分析,創業是目前適合大學在校生,畢業生的一個長期的戰略性的有創造性的選擇。
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型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于穩增長調結構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風險也是很高的,那么政府可以為中小型企業,創業型企業,創業人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大學生創業,由于其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等因素,比一般創業更加地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也在這方面給予了足夠的支持。比如大學生創業貸款,在校大學生可以休學創業,大學生創辦企業在稅收方面的減免等。有很多創業者受限于申請貸款的手續的繁瑣而且貸款的額度不大,而選擇了找親戚朋友籌款或者風險投資,來獲得初始啟動基金。申請的流程還需要簡化,保障的力度還需要加大。
三、創業的社會氛圍和大學教育的熏陶
中國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外在環境生長環境對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創業亦是如此,大學生創業和社會整體的創業氛圍,以及學校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有密切的關系。美國能有微軟,蘋果,Facebook這樣的公司和美國的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和實踐以及整個社會的創業氛圍有著必然的聯系。在中國很多高校,則缺少創業相關的課程和實踐活動。不過很多高校在努力做這方面的嘗試,并舉辦了相關的創業大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再接再厲。努力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的舞臺和創新的土壤。
大學生創業的幾個方向和路徑:
1.個性化,小眾化,私人定制,獨特性
新時代的大學生,尤其是90后,有自己強烈的個性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用在創業上,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個性化一般面臨的是小眾的市場,一般不會引起大企業的注意和重視,避免進入進入時的障礙和激烈的競爭。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市場,避免白熱化的競爭。從而增加獲得成功的可能。而且個性化的話,也不容易被大規模的復制,就是不太容易引起大企業的關注,而且他們大企業做的話,成本比較高。最后找到自己精準的目標客戶,就可以實現盈利,獲得屬于自己的小成就。在一個地區,區域的小眾市場,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也可以產生豐厚的收益的。
2.了解外國創業的模式
國內的很多成功的創業型企業,也是學習外國的模式,把外 國的模式引進中國,并加上中國特色,從而獲得成功的。比如某著名搜索網站,某國內著名的某分類信息網站等。當代的大學生接觸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機會比較多,而且外語的水平也有很大的進步。所以可以利用語言的優勢和互聯網的便捷來獲取一些外部的信息,再通過加工改造創新,發明出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別人先進的思維方式與創新的理念。不斷學習,善于思考,在創業道路上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
現在的大學生,成長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和具體。更容易地在使用和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時候,產生出新的想法和新的商業模式和思路。而且利用新媒體工具做營銷的話,也可以減少很多成本,效率也更加的高,而且各種推送的話,容易定位目標客戶。通過把傳統的行業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線上為線下的實體店引流,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使傳統行業各模塊的運作更加的有效率。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也有很多的機會。
作者簡介:李燕偉(1987- ),漢族,男,河南安陽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