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實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生豬養殖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疾病嚴重阻礙了養豬業的發展。本文就常見豬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豬只的發病率,促進豬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常見豬??;診斷;治療;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8-0014-02
1 常見豬病的診斷及治療
1.1 豬瘟
當仔豬出現食欲不振、高熱、便秘,以及皮膚紫紺的現象,可初步診斷為豬瘟,待進一步觀察和治療以作確診,豬瘟后期,仔豬伴有腹瀉。目前針對于豬瘟的治療沒有特效藥,只能在仔豬發病初期進行豬瘟高免血清注射,并添加抗生素、豬瘟脾淋苗等進行注射治療,配合以雙黃連等清熱解毒中藥混合與豬只的飲水中,以提高豬的抵抗力,進而破壞豬瘟的發展[1]。
1.2 豬弓形蟲病
弓形蟲可在人畜間傳播并感染,對豬只主要通過呼吸道與消化道感染,常發于仔豬。豬發病后伴有高溫、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耳部結痂、分泌黏液等反應。并伴有黃疸、肝炎、淋巴腫大等并發癥。
對于豬弓形蟲病的治療,可采用60 mg/kg磺胺嘧啶肌肉注射,2次/d,持續3 d;以及采用60~100 mg/kg的磺胺六甲氧嘧啶,1次/d,持續5 d;
1.3 豬圓環病毒
豬感染圓環病毒后,主要表現為身體虛弱,體重進行性降低,并伴有咳嗽、腹瀉、淋巴結腫、肺部腫脹以及呼吸困難等,臟器發生不同程度的病變。該病多發于仔豬??刹捎没前妨籽踵奏みM行治療,以及白細胞干擾素肌肉注射2 d,同時使用黃芪多糖等控制仔豬的病情。并根據豬只的具體情況,針對氣喘使用強力霉素、肺炎使用氟苯尼考等。
1.4 豬鏈球菌病
多發于豬感冒之后,豬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下降、體溫升高、鼻涕等癥狀,并有血紅斑點紅充血塊發生于豬頸背部。多發于仔豬,死亡率較高??蛇x用鏈霉素與青霉素混合進行肌肉注射,以及輔以紅霉素靜脈注射,持續3 d。針對于淋巴結炎的豬,還需切開放膿,并進行清創和消毒;針對于關節型豬鏈球菌病,則采用恩諾沙星聯合阿莫西林進行關節腔注射,持續3 d。
1.5 附紅細胞體病
發病后,豬的耳頸部、腹部以及四肢內側皮膚變成紅紫色,伴有高熱、貧血、腹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癥狀。可采用土霉素進行治療,效果較好。
1.6 豬藍耳病
母豬出現流產、死胎,并伴有呼吸困難、眼結膜水腫等。目前尚無針對于豬藍耳病的特效藥,可采用抗生素防治豬病情的加重,以及出現繼發性感染等,并為豬及時補充電解質、葡萄糖、維生素E和Se等,防止母豬流產。
2 病因分析
(1)免疫效果不佳。部分農戶不重視動物免疫,不主動申報,甚至還設法逃避檢疫。此外,免疫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影響也導致了豬的免疫效果不佳。
(2)養殖場環境差導致豬的抵抗力降低。①養豬場的空間分配: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很多養豬場都只考慮到要在最少的空間內養殖更多的豬,就會導致養殖的數量超過了其可以承載的范圍,豬的生活空間不足,活動被限制,缺乏運動的豬其健康受到影響。②養豬場的設備配置有缺口,通風不足、養豬場內的有害氣體不能及時排放,以及養豬場內氣溫的不恒定,進而影響到豬的健康,降低豬的免疫力。③飼料霉變。現階段大型的養豬場其飼料多為進口飼料,貯存和運輸的都較長,導致了飼料霉變的環境和條件充足,飼喂后降低了豬的免疫力以及疫苗接種的有效性。
3 預防措施
(1)改善養殖場的生存環境。①轉變養殖戶的認識,不可一味追求養殖的數量;②合理建設豬舍,每3~5 d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保持豬舍的干燥、衛生,每月還需對豬舍、飼料用具、環境等進行消毒處理;③改善養豬場的設備條件,調節養豬場的通風、氣溫等;④對新進入豬舍的豬只需先進行隔離觀察,確認其健康后才能入群;⑤一旦出現病豬需立即進行隔離和治療,對病死豬堅持無害化處理;⑥準備合理飼料,保證豬只營養均衡,提高豬只的免疫力,杜絕使用劣質或變質的飼料。
(2)強化免疫。根據當地疫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加強對豬只的免疫接種,防止豬藍耳病、豬肺疫、口蹄疫、豬瘟、豬弓形體病、豬附紅細胞體病等疫病的出現。另外,接種疫苗不可對已發病或者疑似感染的豬進行,否則將導致病豬的死亡率提高。
(3)加強檢疫監督。加強獸醫站、獸醫院、村級防疫員、鄉鎮政府之間的協同合作,并明確的劃分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形成防疫、疫病監測、疾病治療于一體的專業機構。不斷的強化檢疫監督執法,對豬只養殖、運輸、屠宰機構進行嚴格的監督,以保障豬只免疫工作的有效進行[2]。
4 小結
養殖場的環境非常復雜,導致了豬病的頻繁發生,嚴重的影響了豬只的健康。只有分析常見豬病的發病機理,做好預防措施,盡量避免豬疾病的發生,促進豬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樹全.常見豬病預防的藥物使用分析[J].獸醫導刊,2014(12):122.
[2] 劉金鵬.常見豬病的發生與防控[J].農業與技術,2013(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