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與學科生活
彭宜芳
(江西省宜春市蘆洲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任重而道遠。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減負增效”的關鍵所在。在遵循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如何在盡可能減少投入的情況下更多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學生的學習生活,使語文教學返璞歸真,一直是我們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學科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 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 就看你能不能點燃火藥。”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點燃知識火藥的導火索。有了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課堂之中,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快樂中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能力。因此,在我們小學語文課堂中,要充分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并成為課堂的主角。
(一)創設情景,引導質疑,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質疑是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要想讓學生依托情境在情境的發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學習,首先就要創設一個平等、民主、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只有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多用激勵語言,少用批評言辭,才能讓教師真正走進學生,與學生平等的相處,真誠的相互溝通。這樣學生才能暢所欲言,大膽的提出質疑,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學習,從而讓課堂活起來。其次,還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在引入新課時,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爭相提問,相互之間討論交流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情緒會越來越高漲。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開展語文課堂活動,讓課堂活起來。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如何才能讓死氣沉沉的課堂活起來,動起來?開展語文課堂活動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開展語文課堂活動不僅能讓每位同學精心準備,積極參與其中,感受語文知識帶來的快樂,而且能讓學生全面的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例如,我們在學習了一組詩歌之后可以開展一次詩歌朗誦比賽或者我是小詩人的詩歌寫作比賽,通過比賽活動讓學生們感受詩歌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是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要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教學目標得以完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有效進行課堂導入。在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全面把握教材內容,分析好學情,設計形式多樣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盡可能快的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有效進行課堂提問。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要做到“準設問,活提問,巧發問”。準設問,就是要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在關鍵地方設疑,引導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活提問,就是根據不同的課文變換提問方式,或多重設問,逐步深入;或抓住重點,進行突破;或變換角度,啟發思考等。巧發問,就是強調發問要抓住時機,開通學生思路,因勢利導。
(三)有效進行知識拓展。進行有效的知識拓展,讓學生自由的遨游于語文知識的海洋。進行知識拓展能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寬學生的視野,帶領學生感受語文世界的魅力與神奇。拓展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針對性。拓展要聯系文本實際,要有助于對文本內容和情感的理解。
教學資源無處不在,教師要增強課程資源意識,要善于發掘和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豐富課堂內容。
(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豐富課堂內容。交互式電子白板已經走入了我們的課堂,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靈活的運用,將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學習《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在白板上展示索溪峪山、水、野物等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文章中所體現的索溪峪那種野性的美。運用這些功能不僅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原本只有老師說,學生聽的沉悶課堂變得有活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網絡資源更是十分豐富,如果我們能有效的利用,那么我們的課堂也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充分利用影視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影視資源是一種全新的課程資源。很多經典課文被影視工作者搬上了熒屏,結合影視資源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學生樂于接受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觀看開國大典的記錄片或者是電影作品去感受課文中所描繪的開國大典的盛況;在學習《七律·長征》時,也可以通過影視資源去感受紅軍戰士那種不怕艱苦,克服困難,勇往直前,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三)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豐富課堂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各地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應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比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就可以結合狼牙山的相關歷史以及現今的發展進行教學。
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是“大語文觀”的需要。在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更多的聯系生活實際,將語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開展 “回顧生活、體驗生活、運用生活、拓展生活”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在廣闊的語文天地中積極主動探索。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讓語文學習服務于生活,從而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生活之中,返璞歸真。
總之,我們應該把握一切契機,借助多種途徑,讓我們小學語文的課堂更加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讓我們的學生在快樂中汲取知識,提升能力,自由遨游于知識的海洋。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62-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