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
摘 要:2014年浙江省公布了《高考考試招生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對考試科目、考試時間和考試內容都做了重大調整,2015年2月28日公布了2017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范圍的公告。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求和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在平時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明顯感覺到大部分學生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的思想波動比較大,對政治課程的學習價值、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都提出了新的質疑。
關鍵詞:新高考;思想政治教學;課程思考
2014年9月4日國務院出臺了相關的《高考考試招生改革方案》以及試點城市等相關內容,試點首先在上海和浙江省開始,這其中我們最關心的是高考改革之后將要考什么,根據浙江省《方案》將改革考試科目設置: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三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三個科目成績組成,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可選。用我們最通俗的說法就是不再區分文理科,考生可以在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個科目中選擇三個科目進行學業水平考試,然后將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中。本次高考改革可以說革命性的,變一次高考為多次,變規定科目為自選科目,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如何來適應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也成了值得大家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價值的思考
2014年9月19日,隨著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作為高考科目之一的高中思想政治又面臨一次新的改革,最大的變化是高中政治從文科的必考科目變成了選考科目。2015年2月28日,根據2017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范圍的公告,可以看出有500余所高校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專業(類)中,不限選考科目占54%,設限選考科目占46%,其中設限范圍為1門的占5%,2門的占8%,3門的占33%。各校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中,選擇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設限專業(類)的81%;其次是化學涉及64%;再次是技術涉及36%;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分別涉及32%、19%、15%、13%。因此,相比舊高考的文理分科,新高考背景下的學生在高一階段就要進行選考。我校于2014年下半年對學生進行兩次選課調查,從統計結果看,政治作為選課科目的比例是最低的。大部分學生在選考科目中首先考慮理化,再是史地,思想政治學科則是到高二才進行選考,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學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受到極大的挑戰,更引發了師生對政治學科課程價值的討論。
作為政治教師,不可避免地參與到本次大討論中,其實高考改革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價值一直被懷疑和否定,新高考改革方案一公布出來,就有很多師生和家長在議論,認為高校專業中把政治課作為設限選考科目的很少,所以得出的結論便是輕視高中思想政治課,在學習上表現為懈怠和懶散,可想而知,長此以往,思想政治課對學生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會變得更加薄弱和無力。因此,現實不僅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能力和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對政治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強調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統一。其次,對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的綜合性和專業性進行解讀。最后,關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與大學專業課程學習的啟蒙性和關聯性。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思考
據浙江某重點學校在2014年下半年對高一新生的調查,其中課程內容易學百分比的數據比較中,政治課被認為是比較難學的,歷史和地理則比較易學,并且對歷史和地理的學習興趣明顯更大,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最低。高中思想政治課一般不存在上課聽不懂的情況,但為什么學生會存在政治難學的問題呢?這首先就要從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課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必修內容沒有變化,高一新生首先接觸經濟生活,經濟生活中關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人民幣匯率等比較難理解,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每一塊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把握顯得尤其重要。以高一經濟生活內容中的“需求價格彈性”為例,應該突顯內容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拓展,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自2012年秋季浙江省開始實施普通高中深化課程改革方案以來,浙江省各地高中都開始開設校本選修課,高中思想政治也面臨著選修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等問題。而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目標是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破除“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的弊端。由于我國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集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哲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其學科特點非常模糊,學科背景比較寬泛,這會直接導致學生在選擇科目上的不確定性。因此,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需要開設能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深化理解學科內容的選修課程,從而增加課程的特色和強化學科特點,為學生高考選考提供一定的學科導向,首先應該重視課程內容開發的模塊化;其次要重視課程內容開發的時效性;最后,要重視課程內容開發的趣味性。
三、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思考
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高二以后,思想政治課要進行走班教學,教師將要面對來自不同班而匯集起來的教學班,這些教學班只有上課的時候在一起學習,平時學生分散在各個班級中,教師要想借課外時間補課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效率和水平上都要有所提升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對象和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很多教學方法,比如講授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法、問題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辯論法、探究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選擇何種教學方法成為高中政治課有效與否的重要一環,正確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都能有所收獲。
四、高考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評價的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學生面臨選考和學考的問題,很多學生在選擇哪門科目上很糾結,如果單純依據學習成績的評價肯定是太單一了。面對這種情況,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就應該把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潛力有所了解。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指出“普通高中政治課程致力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政治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高中階段文科類的學習評價標準一直是一個難點,在新高考背景下,筆者側重從學生的學習評價方面談談看法。
1.建立對學習目標的評價
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目標在高一的時候就要建立起來,教師要利用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等形式評價學生的學習目標,以此糾正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和追求成績的狹隘性,引導學生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建立對學習內容的評價
新高考方案公布后,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內容有了新的改變,四個必修、國家選修課程和校本選修課程構成了高中思想政治學習內容的主體。除此以外,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了解社會萬象和熱點新聞事件等也應該成為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建立應該學習內容評價表格量表,學生自主登記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這樣可以對學生學習內容有一個較好的歸納和總結。
3.建立對學習效率的評價
所有的課程學習都有學習效率的問題,高中思想政治課也不例外。新高考下,高考的壓力被化解為兩次,并且在時間上提前了,因此,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效率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從學習任務去評價,花了多少時間完成預習、作業等;另一方面從學習時間去評價,每個小時能完成多少學習任務。
4.建立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新高考下我們應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開展學生自評、互評。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評價的結合會更加全面,有些甚至可以嘗試將教師、學生和家長三者相結合來進行更為客觀,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的評價。
總之,新高考下,學生面臨“學考”和“選考”的選擇,每個學生迫切需要了解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潛力,單純依靠成績的評價無法給學生提供參考價值,教師應該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姚福平.分析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評價[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6):28.
[2]史瑞華.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的運用[J].才智,2014(2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