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強
摘 要 對非洲大陸起源并對非洲及整個世界造成嚴重影響的傳染疾病如瘧疾、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病和黃熱病的發生發展、傳染媒介、流行趨勢和影響程度進行了簡要介紹,并結合我國維和警察的任務和使命,說明了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和傳染病知識培訓的意義。
關鍵詞 非洲 傳染病 中國維和警察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73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frica and
China Peacekeeping Police Training
HUANG Qiang
(Armed Peacekeeping Training Institute, Langf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 The origin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 and in Africa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severely affect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malaria, the development of AIDS, Ebola virus and yellow fever, vector, trends and impact were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China CIVPOL mandate and mission,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knowledge training.
Key words Africa;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a Peacekeeping Police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屬于熱帶氣候,非洲大陸動植物資源豐富,同時也是傳染病的疫源地和多發地區。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專門提到與艾滋病、瘧疾和其他傳染病作斗爭。艾滋病與瘧疾是影響全世界的兩大疾病,它們都起源于非洲。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在非洲肆虐,導致了成千人的死亡,更是引起了全世界恐慌。自2003年11月以來,公安部派出了大批維和警察在非洲利比里亞、蘇丹、南蘇丹等國家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瘧疾、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病、黃熱病等非洲常見傳染病嚴重威脅著我駐非維和警察的人身健康安全。結合非洲常見傳染病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維和警察防病防疫培訓,對降低維和警察人身風險有重要意義。
1 非洲常見傳染病
1.1 瘧疾
瘧疾是人類社會最為災難性的傳染病之一。瘧疾由瘧原蟲寄生蟲引起,通過受感染按蚊病媒的叮咬傳播給人類。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每年有32億人處于罹患瘧疾的風險之中,導致約1.98億例瘧疾病例(不確定范圍為1.24億至2.83億)以及估計發生58.4萬例瘧疾死亡病例(不確定范圍為36.7萬人至75.5萬人),其中90%的瘧疾死亡發生在非洲,超過43萬名5歲以下的非洲兒童死亡。非洲病媒按蚊生命周期長,且特別喜歡叮咬人類,這是造成大約90%的全球瘧疾死亡病例集中在非洲的主要原因。多數瘧疾病例和死亡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該地區的特點是瘧疾高水平傳播和普遍報告發生殺蟲劑耐藥性。目前還沒有獲得許可的針對瘧疾或任何其它人類寄生蟲的疫苗。
1.2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癥狀,統稱為癥候群,而非單純的一種疾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攻擊免疫系統,削弱人體對感染以及一些癌癥的監視和防御系統。隨著該病毒破壞和損害免疫細胞功能,感染者免疫系統逐漸出現缺陷。免疫功能通常是通過CD4細胞計數進行衡量的。免疫缺陷造成人體越來越易受到大量感染和疾病侵襲,而如果免疫系統完好,人體本可抵御這些感染和疾病。
艾滋病毒感染癥狀取決于感染階段。艾滋病毒攜帶者往往在最初的幾個月感染性最強,但許多人到后期才意識到感染狀況。在最初感染的前幾周,人們可能毫無癥狀,或出現發熱、頭痛、皮疹或咽痛等流感疾病癥狀。隨著病毒感染逐漸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可能會出現其它體征和癥狀,如淋巴結腫大、體重減輕、發熱、腹瀉和咳嗽等。若不加治療,也可能會發生結核病、隱球菌腦膜炎和癌癥(如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等嚴重疾病。感染者的血液、乳汁、精液、陰道分泌物等多種體液發生交換可以傳播艾滋病毒。親吻、擁抱、握手或者互用個人物品、共同用餐或飲用水等一般性日常接觸不會使人獲得感染。
艾滋病毒仍然屬于一個全球主要公共衛生問題,迄今已造成3900多萬例死亡。2013年,全球有150萬人死于艾滋病毒相關病癥。到2013年底,約有350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2013年,全球有210萬人新感染艾滋病毒。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影響最重地區,2013年有247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撒哈拉以南非洲幾乎占到全球艾滋病毒新發感染總數的70%。至今尚未有針對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
1.3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是由一種絲狀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出血性、動物源性傳染病。1976年,埃博拉出血熱在非洲的蘇丹和扎伊爾暴發,病死率高達50% ~ 90% 。因該病始發于扎伊爾北部的埃博拉河流,并在該區域嚴重流行,故命名為埃博拉。
2014年在西非出現的疫情(2014年3月報告出現首批病例)是1976年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以來發生的最大且最復雜的埃博拉疫情。本次疫情出現的病例和死亡數字超過了所有其它疫情的總和。疫情還在國家之間蔓延,首先在幾內亞發生,隨后通過陸路邊界傳到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又通過飛機傳到尼日利亞和美國,通過陸路傳到塞內加爾和馬里。
人們認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是通過密切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傳到人,比如在熱帶雨林中發現的患病或者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森林羚羊和豪豬。埃博拉隨后通過人際間傳播加以蔓延,方式是(通過破損皮膚或粘膜)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體液或者受到這些液體污染的表面和材料(如床上用品、衣物)。只要病人的血液帶有病毒就仍然具有傳染性。潛伏期是從獲得病毒感染到出現癥狀的時間間隔,可持續2天至21天。人們在出現癥狀后才具有傳染性。先期癥狀為突然出現發熱、乏力、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癥狀。隨后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癥狀,某些情況下會有內出血和外出血(如牙齦滲血、便中帶血)。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稱作埃博拉出血熱)是一種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死亡率高達90%。
1.4 黃熱病
黃熱病是一種由受感染的蚊蟲傳播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病名中的“黃”是指影響患者的黃疸。高達50%的感染嚴重病例若不經治療,會死于黃熱病。全世界每年有20萬人感染黃熱病,3萬人因此失去生命,其中90%發生在非洲。過去二十年中,由于人群對疾病感染的免疫力下降、砍伐森林、城市化、人口流動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黃熱病病例數呈增加趨勢。對黃熱病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僅根據癥狀來治療,目的是減輕癥狀,緩解病人的不適感。疫苗接種是預防黃熱病最為重要的方法。2013年非洲因黃熱病造成的嚴重病例為8.4萬至17萬例,導致的死亡為2.9萬至6萬例。
2 中國維和警察培訓
2.1 中國維和警察介紹
向世界沖突地區派遣維和警察是我國重大外交舉措,對促進世界和平,彰顯我負責任大國形象有著重要意義。維和警察的主要職責是在任務區維持和平,保護當地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人權、制止違法犯罪、指導培訓當地警察,幫助司法秩序重建等。應聯合國請求,自2000年1月以來我國已向東帝汶、波黑、科索沃、海地、阿富汗、利比里亞、蘇丹、南蘇丹、塞浦路斯等9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大批維和警察。我維和警察在異國他鄉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中,克服各種困難,冒著生命危險,經受血與火的考驗,以專業的技能和敬業的精神圓滿完成各項維和任務,受到了駐在國民眾和世界同行的普遍贊譽,所有維和警察均被聯合國授予“維持和平勛章”,他們為祖國和中國警察贏得了可貴的榮譽,中國維和警察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2 中國維和警察培訓
按照聯合國要求,所有出國維和的警察,都必須在國內接受系統的維和培訓后,通過聯合國甄選考試,才能被派往聯合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我國維和警察通過公安部預選后, 統一在河北廊坊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進行集訓。培訓內容涵蓋語言、駕駛、射擊、計算機、醫療等多方面。目前我維和警察主要派往非洲的南蘇丹和利比里亞。非洲傳染病較多,當地醫療條件十分落后,我維和警察面臨傳染病的威脅,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非常重要。
針對非洲實際,維和警察開展醫療相關培訓時,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非洲常見傳染病預防。每期維和警察培訓,維和培訓中心都聘請有豐富傳染病防治經驗的我國援非醫療專家來中心為維和警察當面授課,教學效果良好。通過傳染病預防教學主要是讓所有維和警察了解非洲常見傳染病,包括瘧疾、艾滋病、埃博拉、黃熱病、霍亂等等,通過學習掌握其基本知識、傳播途徑及如何預防,使他們心中有底,認識到這些疾病是可防可控的,消除恐慌和害怕情緒。對于可以疫苗預防的,譬如黃熱病,所有維和警察出國前都要接受疫苗注射,霍亂則采取口服疫苗預防。瘧疾是高發性傳染病,防治主要是定期口服抗瘧藥,同時配發防蚊蚊帳、防蚊藥液,減少皮膚暴露部位,注意癥狀,及時發現及早治療。艾滋病防治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埃博拉出血熱貫徹“不接觸、早發現,早隔離”的原則進行防治。十多年來,我駐非維和警察無一人因病傷亡,雖然部分人員感染了瘧疾,但都及時進行了醫治,全部康復。很多維和警察在維和任務區不僅自己能正確面對疾病,而且能指導維和同行,并在當地開展傳染病預防宣傳教育,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維和警察任務區實踐表明,在維和警察中開展常見傳染病預防教學,是降低維和人員人身健康風險的有效和重要途徑。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的傳染病防治教學應根據非洲疾病形勢繼續開展和加強。
參考文獻
[1] 于濤.肆虐非洲的傳染病[J].生命與災害,2014(1):16.
[2] 秦廣興.艾滋病預防與控制研究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2014(5):1149.
[3] 施旭光,陳恩富.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病學和生態學[J].疾病監測,2015(2):162.
[4] 蘇錦坤,師永霞,洪燁等.黃熱病現狀分析及研究進展[J].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11(2):139.
[5] 付留杰,朱濤.維和部隊任務區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