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 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職院校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MOOC的優勢,說明將MOOC理念與高職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進行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同時指出基于MOOC理念建設信息化課程資源的重點在于視頻資源的建設,并結合不同視頻資源呈現方式的特點,探索了視頻資源制作。
關鍵詞 MOOC 高職教育 信息化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06
Vocational Inform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Construction Based on MOOC Concept
LI Li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15)
Abstract Depth analysis of the higher colleges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advantages of MOOC, indicating the necessity of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MOOC philosophy and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sources were. MOOC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cept of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sources that build video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ways of presenting video resources, video resources exploration production.
Key words MOOC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course resources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如今的高職教育發展也發生了巨大變化。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被稱為“慕課”)的出現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公平化,讓每個人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MOOC加快了高等教育均衡化的進程,每個高校都把各自的優勢課程資源匯聚到了一個平臺,打破了資源的地域性,形成了一種大規模的、甚至是世界性的資源共享。MOOC在國外如海嘯般來勢洶涌,在國內也風起云涌,特別是給正處于轉型中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高職院校要不要開MOOC?怎么開?等等成為許多高職院校正在思考的問題。而開發高職MOOC,資源建設又是其中的重點,只有建設了優質的資源,才有可能實現教與學方式方法的變革,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效果。本文擬結合MOOC的特點,對高職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建設進行探索,以期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
1 高職院校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MOOC的優勢
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價值隨著信息化教育的推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信息化課程資源能不能進行合理的開發與有效利用,關系到高等教育的質量工程和課程改革的宏偉目標能否實現,而高職院校的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由于起步晚、受重視的程度不夠等原因在以下四個方面還存在種種問題:
1.1 問題一:教師素養的信息化
教師是課程資源建設中最直接、最活躍,也是最關鍵的因素,所以信息化課程建設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包括信息理念、信息能力、信息思維、信息手段等具體內容。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幫助其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融開發出既能夠保留傳統教學的特點,又充分體現信息化教學優勢的課程資源。但是由于教師的信息素養程度不一,特別是非信息技術或計算機專業的教師由于技術的問題,在建設信息化課程資源的時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自己不熟悉的信息技術,或則干脆聘請對課程教學一無所知的技術人員來開發或建設。這樣就會導致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流失了教師的獨特見解、看法以及教師的個人魅力等對課程學習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不是完整的課程資源,只是將課程內容電子化了而已。
而在MOOC中,與之前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不同的是各高校不再需要建立自己的開放教育資源網站,MOOC有大量的專業化平臺(如國外的Coursera、Udacity 和 edX,國內的網易公開課、果殼MOOC學院等),教師只需要通過該平臺發布課程概要、內容資源、每周話題、活動通知等課程信息,以此組織該課程的學習活動。教師不需要研究很復雜的技術,而是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學推動上,同時由于減少了技術人員這一個中介環節,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更加“原汁原味”。
1.2 問題二:課程資源的信息化
高校的課程資源信息化建設一般是以項目化的形式運作,需要經過項目申請、組織開發、測試和維護四個階段,周期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但是信息化的效果卻不太理想:首先,課程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知識的呈現方式和順序是固定的,開發完成后一般不可以修改,面向所有的學習者都采用相同模式的授課方式,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也埋沒了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其次,由于教學內容隨著知識、技術的升級變遷需要更新,而已經完成的固化的信息化課程資源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導致課程資源面臨二次開發;最后,開發建設的信息化課程資源一般以傳統的課堂時間為單位,時長大多都在50分鐘左右,容易造成學習疲勞。
在MOOC中,課程資源主要是事先錄制好的視頻文件,但是為了保證學生線上學習的專注,每個視頻的時常一般為6~10分鐘,甚至更短。這使得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設計學習路線,也就是說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進行順序學習或者跳躍式學習。同時,“短小精悍”的視頻文件也有利于降低后期的資源更新成本。
1.3 問題三:教學過程的信息化
盡管很多高職院校已經開發了大量的信息化課程資源,但在教學的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是以灌輸知識為主,只是是把傳統課堂通過視頻錄像1:1地上傳到網絡上重放,學習者以旁觀者的姿態和進行收看和學習,不能帶來教與學雙方的有效互動,也無法保證學生的持續專注。而MOOC則是經過精心設計對傳統理想課堂的重現,結合了課堂講解、實驗室或田野調查的外景視頻、動畫、訪談,只要對上課效果有好處的任何手段和教學方法都可以在一節課中得以呈現,MOOC更注重教育效果評價、教與學的在線交流、教學法研究、遠程教育效果和學業管理等方面。
1.4 問題四:教學評價的信息化
教學考核與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把握教學進程的重要依據。目前的教學考核與評價方式相對單一,基本上還是采用“一卷定乾坤”的形式,缺乏過程性的多元化評價,只能對已有的教學效果做出價值判斷,不具有導向作用。改變單一的考核形式,首先要選擇多樣化、科學、全面的考核指標,其次的考核內容可以從細節著手,以知識技能點為單位進行考核,特別是是專業核心課程。
MOOC中的每一個視頻中會有即時的測驗,題量小、題目精、測試時間短,由計算機軟件對答題結果進行打分評估,能夠迅速地將測試結果反饋給學生,便于學生與教師及時地掌握當前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2 基于MOOC理念的高職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
2.1 課程資源類別
什么是課程資源?簡單來說課程資源就是指課程要素的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依據不同的標準,課程資源的分類不盡相同,有學者根據課程資源的功能與特點,將課程資源分為廣義的課程資源與狹義的課程資源。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于實現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各種因素,如教材、教師、學生、家長等;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如授課課件、課程案例、試卷、習題等。本文所要探討的是狹義的課程資源,即課程實施所需要的資源。結合國家《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CELTS-41.1),課程資源常見類型描述如表1所示。
在MOOC 中,視頻資源處于主導地位,因此基于MOOC理念建設高職信息化課程資源的關鍵點在于媒體素材中的視頻類素材建設。
2.2 視頻資源呈現
(1)視頻資源類別:MOOC主要通過視頻來傳播課程內容,而觀看課程視頻也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途徑。目前MOOC視頻主要分為兩類:拍攝類和錄屏類。拍攝類視頻主要依靠攝像機完成,以攝像機拍攝教師形象為主;錄屏類視頻則主要依靠錄屏軟件完成,通過錄屏軟件錄制幻燈片為主,可以是純幻燈片錄制,也可以是幻燈片+教師形象。
(2)視頻資源呈現:拍攝類視頻的制作成本與制作難度均高于錄屏類視頻,并且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完成視頻的拍攝和后期編輯。而錄屏類視頻操作簡單,基本上只要有計算機、錄屏軟件、攝像頭就可以制作視頻。拍攝類與錄屏類視頻的具體呈現方式如表2所示。
不同學科課程對視頻呈現形式的要求不一。理工類課程比較嚴謹,宜采用錄屏類視頻,便于授課內容的展示與推導過程的演示。文史類、藝術類課程則更注重人文素養,宜采用拍攝類視頻,更多地展現教師對理念的講解,而幻燈片只起到輔助作用。
2.3 視頻資源制作
視頻資源制作是實施信息化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視頻資源制作應采用適當的設計模式以發揮出視頻資源的最大優勢。因此基于MOOC理念建設課程資源中時,要重點關注視頻資源的設計,它會對學習的深入性和有效性產生重要影響。對視頻資源的內容進行設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MOOC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如圖1所示。
(1)MOOC視頻的特點:MOOC視頻具有碎片化、可視性、交互性和便攜性的特點。
碎片化:碎片化視頻的長度一般在6~10分鐘左右,可以避免視覺和聽覺疲勞,使學習者集中精力學習。
可視性:視頻技術和音頻技術有效結合,克服了單一文本資源抽象性強的缺點,易于激發學習著的興趣。
交互性:MOOC視頻可以反復觀看,同時視頻中的測試題有利于學習者實時掌握自己的學習效果。
便攜性:碎片化的視頻便于攜帶,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地學習。
圖1 基于MOOC理念的視頻資制作
(2)教學分析:教學分析包括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分析學習者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教學目標:確定學習者通過課程學習在一定條件下可獲得的新知識、新技能;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所需學習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3)視頻資源設計:視頻資源設計是視頻資源建設的關鍵,直接影響視頻資源的教學質量和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具體來說視頻資源設計就是教學設計要面向用戶、教學結構要循序漸進、教學內容要適度分解。
①教學設計面向用戶:易用性、交互性。信息化背景下,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碎片化的自主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因此視頻資源首先要保證其易用性,盡量使其兼容不同的播放環境。其次視頻資源要滿足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需要,必要的交互控制,可以使學習者根據需要調整視頻的播放狀態,必要的交互信息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控自己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
②教學結構循序漸進:科學性、教學性。信息化背景下,視頻資源是學習者自主學習的主要途徑。首先要循序漸進,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基于學習者來源廣泛、基礎和學習目的差異大的現象,要為學習者提供靈活、便捷的多線程學習模式;其次視頻資源要保證其科學性引用的資料和案例要真實可靠,總結出的結論和定義要公正客觀。最后,視頻資源需要根據學習者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定位保證其教學性,呈現的教學信息緊扣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清晰完整地呈現課程知識體系。
③教學內容適度分解:精煉性、創新性。為了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降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負荷,視頻資源必須做到“短小精悍”。因此,視頻資源設計最好以單一的知識點為制作單元,時長為6~10分鐘,結構相對完整,學習內容主題突出、重點明確,便于學習者能夠在獨立的時間里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此外,視頻資源設計形式要結合課程特點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要從知識點組織與更新、教學設計和畫面呈現風格等多方面多角度地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網絡教學視頻中千篇一律講授模式。
3 總結
高職教育的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化的系統工程。MOOC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學習模式,帶給高職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一種全新的理念和運作模式。把握好這一契機,基于MOOC理念建設高職信息化課程資源,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廣利用,有助于解決高等教育不均衡和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海榮.國外大規模開放教育資源設計理念及era平臺MOOC課程的體驗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13.
[2] MOOC:更好和更時髦的教育系統[EB/OL].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048/,2013.
[3] 任為民.遠程教育跨世紀的變遷[M].上海:上海高教電子音像出版社,2010.
[4] 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
[5] 丁新.國際遠程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張璇.MOOC在線教學模式的啟示與再思考[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
[7] 鄧宏鐘,李孟軍等.“慕課”發展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
[8] 楊繼秀.基于MOOC教學方法在高職教育教學中運用的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