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摘 要 高校新校區建設相對于市中心老校區來說各種設備相對落后和不完善,在校學生面對復雜的內外環境,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高校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盡快適應環境、融入環境,在新校區內盡快展開大學生活和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本文尋求以主題教育為載體,有效推進新校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實施,希望對新校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校區 主題教育 思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41
With the Theme Education as a Carrier to Promote New Campus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NG Yanli
(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airs, 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uiyang, Guizhou 550014)
Abstract New Campus constru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of the old campus for a variety of equi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imperfect, students face complex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is prone to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ariness. University teachers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environment, to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he new university campus life and lear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paper, the theme of education as the carrier seek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ampus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hope to help the new camp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campus; them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新校區學生工作面臨的問題及現狀
1.1 新校區周邊環境復雜,安全隱患問題突出
在選址上,新校區一般遠離主城,周邊是城鄉結合部,人員復雜。新校區初期運行階段,學校的安全設施、監控設備、醫療條件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薄弱。
另外,新校區所在的區域一般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周邊居民利用高校人口密集的商機,開設不正規的網吧、食雜店、小賓館、小飯店等,也成為校園周邊安全的突出問題。有的高校甚至學生搬入后,還有綠化和其他的施工工作,教工車輛、施工車輛,師生與施工工人混行。因此,嚴峻的校園內外形勢,對高校學生的安全產生重大隱患,對新校區的學生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
1.2 校園人文環境相對薄弱
學生搬入新校區,學校的基礎設施貧乏,僅僅能保證學生的上課、吃飯、住宿等基本的需要。新校區剛剛建設好,學校就整體搬遷入駐,本身應該具有自身特色的標志性街道、標志性樓房和設施只有在使用中才能進一步完善;另外,進入新校區,首先要保障的是要順利運行,現有的條件不能支撐各類校園活動的廣泛開展,導致學校富有特色的文化、環境逐漸淡化,不能很好地傳承,學生不能很快地適應學校生活,學生歸屬感和認同感不強。
1.3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學生搬入新校區后,面臨正在建設的校園環境和不太貼近內心的各類校園團組織活動和全新的人際關系,一時手足無措。對于新生來說,新的校園從外部環境到內部管理和學校文化氛圍與期望的大學校園有差距,學生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心理落差比較大,很容易產生厭學、退學的想法。對于老生來講,熟悉的校園被陌生的校園取代,與輔導員和科任老師的溝通和交流變少,對于個性發展和未來發展感覺非常迷茫,也會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進入新校區后,學校整合資源,大多實現了后勤社會化。這種進程導致飲食成本高,加之學校遠離市區,對于學生,尤其是經濟困難學生來說少了社會兼職機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
1.4 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連貫性不強
學生干部在來到新校區后,學生干部個人對于新校區不能提供良好的環境也會頗有微詞,同時因為對于新校區的內外部環境不了解,新老班子交替過程中老的傳統受到新地域的制約不能很好的傳承,導致學生干部隊伍的思想不能轉變,學生干部隊伍的整體戰斗力下降。
2 主題教育的特點及內涵
主題教育活動是指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某一特定的基本內容的教育。主題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統方式之一,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有效方式之一。主題教育活動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某一時間開展的特定教育,能夠整合學生認知,讓個體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 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行“以人為本,素質至上”的培養目標。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內容上來講,主題教育的內容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愛校教育為重點,以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堅持繼承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既實現了高校的提升和發展服務,又能夠對高校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提供良好的載體,同時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也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以主題教育作為有效推進新校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值得在新校區高校開展實施。
3 主題教育在新校區學生工作中的開展實施
3.1 結合學校現狀開展學生需要的能解決現實問題的主題教育
(1)校園安全教育。校園安全是校園管理的重中之重,通過校園安全教育的開展,能夠有效避免和預防學生意外傷害。校園安全教育可以通過邀請專家講座、主題班會、演練演習、安全宣傳等活動展開。
(2)入學教育及畢業教育的主題教育活動。新生入學之初,充分利用入學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校史校情、交通法制安全、寢室文化、職業生涯規劃、法律、心理適應性教育,通過參觀校史展覽館、邀請知名校友做報告等方式幫助學生盡快做出調整,適應大學生活。在學生畢業階段,利用最后一次主題班會、我為母校添光彩等活動的開展,激勵學生熱愛母校,留戀母校,為母校爭光的信心。尤其要利用好學生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這樣的全校大型綜合類活動的開展,樹立典型,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愛校、榮校觀念和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與學校共成長。
(3)“愛校榮?!敝黝}教育。開展認識新校區,熱愛新校區主題教育活動、我為學校樓宇、街道、景觀、建筑物起名字等活動,通過參與新校區建設和運行,提高學生歸屬感,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4)開展學生干部系列培訓主題教育。學生干部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高校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是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成部門。通過學生干部培訓主題教育對學生干部加強指導和相關的技能培訓,使得學生干部首先轉變觀念,然后拓展個人素質,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個人執行力和工作效率,使得學生干部隊伍的能力得到提升,進一步發揮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困難學生的主題教育活動。新校區一般遠離市區,困難學生尋求兼職的機會減少,困難學生做兼職的往返途中的安全也是值得擔憂的問題。高校要針對困難學生做好政策宣傳、自立自強、感恩等主題教育工作,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習與兼職的關系。
在開展新校區建設急需的以上主題教育同時,還要善于結合重大事件、有意義的節假日(如五四青年節、學雷鋒活動月、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等)召開特色鮮明,吸引學生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主題教育的開展,能夠切實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培養志向高遠,作風優良,道德品質良好,行為文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2 思想重視、加強領導,設立制度,多渠道保障主題教育的開展
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要意識到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結合,是順利保證主題教育的開展。為了防止主題教育流于形式,思想重視和加強領導是保證主題教育順利開展的關鍵,多渠道多方式的活動是保證主題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當前形勢下,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平臺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網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將教育、參與、服務功能與網絡融合催生出來的主題教育網站集思想性、知識性和服務性為一體,與線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形成合力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QQ群對大學生思想狀況進行了解,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回答問題。
3.3 過程和結果雙注重,設立有效考核和激勵機制,保證主題教育的效果
監控和考核是保證主題教育順利開展的保證。高校在實行主題教育伊始,就要對主題教育建立方案,對主題教育的組織者和活動的主體,也就是參與主題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學生設立綜合考核評定機制。一方面,是對主題教育的組織者也就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考核和激勵,對活動的組織、人員職責的履行方面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職稱評定、年終考核掛鉤,以激發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投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動力。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參與和活動的效果進行評估,根據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學生的操行鑒定、評優評獎、就業推薦等掛鉤,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能動性。
4 小結
綜上所述,在新校區復雜環境下,通過主題教育的開展,學生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逐漸接受現狀,步入正軌,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徑。高校應該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主題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創新主題教育的內容和途徑,讓主題教育真正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 周彩根,劉鎖娣.建設主題教育體系創新和延伸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2] 李彥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系列主題教育[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3] 孔偉紅.論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長效機制和保障機制的建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4] 蔣舜浩.多校區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
[5] 李有林,朱忠祥,張莼波.以主題教育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J].文教資料,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