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新課程倡導“健康第一”和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體育教師應切實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要, 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開發,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關鍵詞】體育教學 ? ? 學生個性 ? ? ?新課改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給中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把發展學生個性列為《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必須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重視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長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體育教師應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地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注意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一、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學生體育活動以玩樂為主,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因素,創設多種學玩相結合、寓教于樂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練中提高體育能力。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把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的引導和激勵,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強烈的參與意識投入到活動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我在進行《跳山羊》教學時,通過“學生嘗試各種跳躍方法—集體交流—指名示范—教師糾正示范—學生總結—學生跳躍比賽”一系列環節,學生一堂課下來技能掌握情況良好,更重要的是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體育課教學,學生嘗試對跳躍動作進行歸納總結,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另外,我在教學中在練習的器材上貼上靶心和卡通大灰狼圖片,并調整了投準目標的遠近,這樣學生的練習興趣始終不減。看到漂亮的毽子飛向不同的方向,學生們紛紛快速找到本組的毽子,依據教師的圖形提示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組成相應的圖形,學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和愉悅。他們共同體驗體育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快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身的潛能,促進師生創造性地發展。
二、培養自主鍛煉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馬克思主義也提出了“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的觀點,人們只有通過不同的活動才能形成和發展各自不同的個性。自主鍛煉能力就是指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進行獨立鍛煉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培養才能產生的。
體育教學中,我把一個籃球帶到課堂,要求學生利用籃球創編培養傳球能力的方法。他們通過思考,創編的方法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如追截傳球、隔人傳球、傳球追趕等。在小組練習中,學生的設想方案得到落實,在鍛煉中證實了自己。學生通過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的理解分析,可以獨立進行體育鍛煉,并在獨立鍛煉過程中進行自我調節,對鍛煉效果做出自我評價,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提高自我鍛煉能力的方法,從而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
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關注。由于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體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很大,因此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目標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要讓絕大多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目標,都能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從而在體育學習中增強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學中,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組,每個組的目標、要求不同,預先向學生提出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指標,學生按預定的指標進行練習。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自己的目標,以尋找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方法。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目的性比較強。在體育課中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還應側重于采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爭取勝利的進取動機,使學生體驗體育活動中愉快的心情,逐漸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四、努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核心內容,標志著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水平程度。在體育運動中,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自我意識,深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響。作為教師,應該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用積極的社會影響因素作為支配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內驅力,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盡可能地讓他們獨立進行活動,并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使學生從被動參與體育活動變為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同時,在體育活動中要滲入心理訓練,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學生身心達到最佳狀態,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五、增設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根據學生的生活習慣,教師應將學生日常生活中開展的“踢毽子”“跳皮筋”“轉呼啦圈”等體育活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將“輪滑”“滑板車”等具有時代特色的體育項目充實到體育課堂,增強教學的生活感和時代感。教學中還可以設計如鉆、爬、攀、跨、滾等身體活動能力的教學活動,提、挑、背、拉、拖等生產勞動技能性教學活動,以達到生活即體育、體育即生活的教學目的。
總之,體育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開發和發展,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