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琴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年級段;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7—0087—01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有許多小學中年級段的學生感覺習作困難。面對這一狀況,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探索,得出生活是習作的泉源,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雋永,潺潺不斷。所以,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習作生活化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緊扣時代脈絡,讓奇妙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會生活映入學生的腦海。
一、走進生活,充實素材
1.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是認識世界和社會的重要窗口。作文教學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教師在教學時,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通過觀察來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進一步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體驗就是自己深入生活實際,感悟生命,留下印象。鼓勵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走進大自然,跟隨父母到鄉(xiāng)下走走、看看,讓學生入情入境,親自感受生活,體驗真實生活,引發(fā)習作的動機。
3.引領學生品讀生活。經典名著、影視作品、音樂歌曲、小品相聲等,都是生活的縮影,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應引領學生用心品讀,汲取成長的營養(yǎng),獲取人生的智慧。
二、廣泛閱讀,積累語言
1.閱讀積累。教材是指導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和實踐,能夠獲得敏銳的語感和規(guī)范化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閱讀中的理解和積累,繼而遷移運用,把積累的語言通過運用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背誦積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學語文課本中不論是寓言故事、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還是含蓄雋永的詩歌,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優(yōu)秀范文。所以,教師應在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選擇值得背誦的文、篇、段、詩,讓學生從背誦中獲得大量的語言文字信息,并儲備下來,為今后的寫作奠定語言基礎。
3.拓展積累。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獲取語言材料外,還應倡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潛心品讀名篇佳作,獲得習作技巧。所以,教師應利用課間、午間、閱讀課等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給學生閱讀的多種方法,精讀博覽,廣為采擷,讓好詞佳句、精彩片斷不斷地充實寫作積累。
三、自主習作,描繪生活
1.激勵誘導。教育心理學家西蒙茲指出:“集體教學最有效的獎賞是教師對學生做什么和他做這件事的方法的認可。”因此,教師應不斷給予學生激勵,采用“佳作共欣賞”、“曬優(yōu)美片段”、“高分政策”等方式,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興趣,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強烈的表現(xiàn)欲,形成良好的寫作氛圍。
2.特色吸引。教師可以結合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改變單一的命題作文形式,開創(chuàng)系列特色生活作文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練筆活動中來。如,插圖小練筆、連環(huán)畫小練筆、童話小創(chuàng)作、童詩小天地等。另外,教師還應經常指導學生自編作文手抄報,即收集自己的佳文,編輯在一份手抄報中,既當作家又當編輯還當美工,集多種角色于一身,體驗成功。
四、優(yōu)化批改,提高能力
1.示范批改。習作上交后,教師先全部瀏覽一遍,做到心中有數(shù)。隨后挑選出一篇好的和一篇較差的習作,利用投影展示給全班學生,教師當眾批改習作,以作示范。示范批改時要巧妙滲透批改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學會批改,并輔之以課堂討論,實現(xiàn)師生互動。
2.互批互改。學生互批互改可以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嘗試創(chuàng)造。學生地位平等,在互批互改中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能夠不斷變換角色,思想發(fā)生碰撞,智慧產生交鋒,在取長補短中得以進步,在認可稱贊中充滿自信。
3.自批自改。修改習作的權力首先屬于作者自己,教師主要起著引導和點撥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督促學生養(yǎng)成自己修改的良好習慣,至于具體怎么修改,應該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做出決定。為了增強實效,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六種修改方法:批、改、增、刪、換、理;學會三讀三改:默讀,修改內容結構;輕聲讀,修改遣詞造句;朗讀,全面潤色提升。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