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096-02
高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校課程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綜合”意味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將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綜合聯絡在一起。“實踐”,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交流、動手操作。這一課程的提出是根據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它是以現實數學問題作為載體,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的一項學習活動。這種類型教學活動的開展發生形式是多樣化的,隨意性比較強,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展講課,同時也可以將學習場地放到課堂教室之外。課程設置的目的主要通過組織學生在課內外對某些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幫助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促進學生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實現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一、中心校高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概述
烏鎮中心校地處城市郊區,屬于地區鄉鎮小學。學校三分之一的學生由于上學路途遙遠及父母務農需要住宿,其父母也鮮有時間關心他們的學習并隨著雙語教學的普及班上的少數民族學生也較多,如何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校教育肩負的重要的責任。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枯燥的課堂學習容易使其精神分散,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有趣味性的數學小游戲可以有效的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可以說,高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生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生創新思維和應用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博樂市烏鎮中心校高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過程中,暴露了很多嚴重的問題,阻礙著課程的有效開展。首先,因為學校綜合實踐課在期末檢測分值非常小,偶爾分值會占到1-2%,有時所占分值為0,部分教師只關注班級整體教學成績,他們認為數學綜合實踐課是可有可無的附屬課,教學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高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基本都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教師很難有效組織課堂,因此造成了教師的畏懼心理,對于實踐課更是草草對付。最后,通過觀摩中心校教師的教學,發現部分教師對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定位模糊不清,部分教師在備課上花了很多功夫,力圖完整地呈現實踐活動課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不管其量有多少,難度有多大,生怕有所遺漏。把小學數學實踐課上成了數學知識課,原因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定位不清。
二、推進中心校高段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有效開展的建議
1.加強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實際社會問題的導向下,學會親自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獲取新的學習體驗。要有效實現這一目標,中心校教師必須認真學習2012年新版的《數學課程標準》,深刻理解學校調整教學課程目標的意義所在,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實際問題解決方法,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積累感性經驗。
2.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喚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高段數學實踐活動課一般采取實驗、游戲、動手實踐這樣的學習形式,諸如四年級的《營養午餐》、五年級的《擲一擲》、六年級的《自行車里的數學》等實踐活動課,都是需要學生或獨立或合作去完成的。在開展這些課程的時候,教師往往需要準備大量的素材,只有更多更好更有準備的材料才會喚起學生對于實踐課的興趣,進而才能保證學生在課程中更好的動手實踐。
3.立足數學課程特點,探索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形式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不能讓活動流于形式。教師要立足課程特點,不斷地擴展活動的實效性。在高段數學課程安排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靈活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間、地點,不拘泥于具體的課時安排,根據學生實踐課題的安排自由組織活動的開展。
4.及時做好教學反思
教師開展高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更好的發展,那么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后必然要及時的進行總結反思,組織學生對于參加的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在了解自己習得的情形之下,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總結升華,最終幫助學生實現思維質的飛躍。
簡而言之,高段數學綜合實踐課程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探索學生更好發展的一門新課程活動,它處于不斷的發展階段,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當中,必將不斷探索真正使學生獲得良好數學教育的更多更好綜合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六林.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01).
[2]譚朝祥.淺議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策略與途徑 科學咨詢[J].科技與管理,2012,(22).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