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飛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是學生學會求知,這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材的課程設置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學生具備學習的能力,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部分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圍繞這樣的規定內容,小學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就應該在聽、說、讀、寫這幾方面進行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應對自主學習的能力把握精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是學生學會求知,這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材的課程設置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學生只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實現自主學習,畢竟學生不可能一輩子都在學校和老師的教學下學習,他們需要自我學習,尤其是在工作崗位的學習,更是要有一定的能力來完成學習任務。強調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教學目標的規范下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自己調控自己的學習情緒實現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還需要一個外圍的因素,那就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過程中就是發揮引導作用,做好學生學習的伙伴,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同時形成學習能力。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措施
1.幫助學生形成預習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學生具備學習的能力,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正是我們常說的要獲得點金術,不要給學生金子。預習是學生學習能力形成的關鍵環節,學生在新課學習前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預習,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借助工具書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對課文內容進行事先的學習,對文中的生字詞、作者資料、寫作背景等內容進行預先的了解和掌握,這是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端。幫助學生掌握好預習的方法才能獲得高效的預習效果。首先是借助拼音對文章中的字詞進行認讀,掌握生字的結構、生詞的語境。同時還能夠掌握形近字和近義詞等,然后結合具體的言語環境理解生字詞。其次是在充分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初讀課文,朗讀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最基本的途徑,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走進文本中、走進作者的思想中,與作者進行靈魂的對話,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是借助各種媒體、平臺搜集與文章學習相關的資料,更好地理解文章及作者。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定會提高。
2.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其他年齡段的學生不一樣,他們的學習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個良好的情緒對他們的學習活動而言是一種制約。因此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要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步。培養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獲得更高的自主學習能力。興趣對任何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有意注意時間非常短的小學生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同時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也很差,一會兒擺弄筆、一會和同座聊天,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物件都能浪費他們很多的時間,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設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師生的互動是學習活動開展的主要形式。教師應該善于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讓他們在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老師營造的學習氛圍、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和思考性等,都是學生學習能力形成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在這幾方面下工夫,努力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
3.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確不如其他學段的學生,而這也往往是他們缺乏學習的信心而致。教師應該側重學生學習信心的培養。美國著名作家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教育變得生動、活潑。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注意教學的反饋,給予及時、正確的評價,使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教學評價不當,否定評價過多,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那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我們的評價更多的是針對個體各方面的進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點滴進步中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后教學的重要理念,教師要正確領會教學的新理念,創造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張云嵐.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