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華
摘 要: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靈純潔得就像一張白紙,更多的時候,將他們看作春天的蓓蕾,這就要求教師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德育,要身體力行,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生;德育
新課程改革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成為學校以及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教師要能夠堅持從點滴事情做起,要根據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等,因人制宜地做好德育工作。
一、教師應寬容學生
受各種各樣因素比如年齡、性格等的影響,學生在生活以及學習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遇到這些問題時會選擇去呵斥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筆者指出,針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教師不妨對學生耐心一點,只有耐心地去教育學生,學生才能將教師陳述的內容聽進心去,因為在學生看起來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教師百般呵護的時候。著名教育家說過:“鞭撻學生,是教育上最不適應的一種方法。因為懲罰會使孩子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脫出來,把學生推向教育的另一端。”由此可見,學生犯錯時,他們迫切想要得到的是他人的理解和幫助,而不是教師、家長或者來自身邊同學的批評、嘲笑以及懲罰。
二、在生活中進行德育
在自然的生活中,人們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思想道德品質,這些品質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顯然,它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在思想已然進入現代化快車道的今天,小學生的思想也變得逐漸的復雜起來,教師教學中如果不能有針對性、及時地開展教育工作,就會造成對社會的嚴重危害。為此,教師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以及擠壓式的教育方式,要抓住生活以及學習中的各種機會,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比如,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學校可以在校內開展有關的“感恩教育”活動,讓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張節日賀卡、為父母洗一件衣服、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等,這既有利于表達學生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也有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實現學生思想認識的提升。
綜上所述,學生的道德品質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覺醒的過程,教師教學中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是學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需要學校以及教師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李寶慶.如何在低年級小學生中開展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