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潤欣
摘 要: 中學推行素質教育,應突破以往教育觀念,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及發展學生智力的基礎上,積極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及道德修養提升等。為此,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研究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現階段我國中學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探究加強藝術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中學生 藝術教育 綜合素質 重要作用 問題
引言
經濟全球化及科技發展,使得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著更多的競爭,而應對市場競爭的關鍵措施是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改革傳統教育模式,以素質教育為主。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實行素質教育的切入點。藝術教育對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1.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
1.1藝術教育能夠滿足更多人的特殊精神要求
從總體上而言,每個人的需求可以分成物質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其中精神需求包括科學及藝術等,這些需求是人在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們對于意識的需求是人們審美意識的一個重要表現。理性及科學能夠為人們揭示更多自然規律與世界秩序,也會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然而,人作為富有情感的個體,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需要表達自身情感。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人們體驗到了高效率與快節奏的物質生活,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在今后發展中,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人們的精神需求會逐漸得到滿足,而這種精神需求唯有通過藝術才能表現出來。藝術凸顯精神需求,藝術的作用是無法比擬的。因此,教授藝術知識、培養藝術觀念、滿足更多人的精神需求,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目前,藝術教育的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1]。
1.2藝術教育能夠提高中學生的素質
對于中學生而言,加強藝術教育能夠完善人格,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發展價值。社會的發展,使得教育理念在逐漸更新變化著,中學教師在重視科學教育的基礎上,正越來越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從中學生發展角度而言,審美意識對學生的和諧發展、形成完善人格等具有重要作用。藝術教育作為學生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學生綜合發展的自覺需求[2]。
藝術教育利用藝術作品,例如:《徒然的小夜曲》、《圣母頌》、《獻詞》、《五月之夜》、《鱒魚》、《月夜》、《在希望的田野上》、《搖籃曲》、《巖口滴水》、《海上女民兵》、《我愛你,中國》等音樂藝術作品,通過欣賞這些音樂作品,馴化及影響中學生的心理與感官,以此培養他們的感知能力、創造力、想象力及洞察能力。藝術教育作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實行素質教育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之一。
1.3藝術教育的其他作用
藝術教育作用較多,對于中學生而言,在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品格,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及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等諸多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
1.3.1陶冶中學生的情操。
藝術教育并不是以訓誡及說教為教學方式,注重的是利用形象力量為學生揭示真善美,在培養學生愛國情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例如:《黃河大合唱》、《我愛你,中國》、《義勇軍進行曲》等音樂作品,鼓舞著中學生為祖國未來而發憤圖強。中學生在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會受到道德情感的陶冶,以此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強烈感情。
1.3.2完善中學生的個性,豐富他們的情感。
藝術教育能陶冶中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完整的個性,升華學生自身情感。與其他教育不同,藝術教育注重的是情感觸動,學生在優美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感受自身情感的跌宕起伏,在歌劇舞臺上品味喜怒哀樂。總之,對中學生而言,藝術教育能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
1.3.3培養中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心智。
藝術教育既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性,又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創造能力。藝術教育注重的是學生藝術思維的培養。而藝術思維屬于非邏輯性思維,要求學生利用自身情感分析事物的發展規律與本質,使中學生心智得以發展,解放學生心理,激發創造性思維,更好地培養創造能力。因此,藝術教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及創造力的發展,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藝術教育展示了無法比擬的作用[4]。
2.現階段我國中學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藝術教育實際情況的分析發現,藝術教育的啟蒙階段是在小學及初中;而學校教學大綱中,美術及音樂等學科教學作為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必修課程,目的在于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掌握音樂及美術等課程的特色,以此培養學生對藝術的學習興趣,逐漸豐富學生的思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我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材料來看,在音樂方面重視的是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基本音樂技能的練習,并在此基礎上開設音樂興趣小組,對于部分有音樂天賦的初中生開展特殊教育。但是這些初中生所占比例偏少,這種中學也較少[5]。
我國部分經濟發達地區開展了音樂及美術等藝術教育,但國家教育部在普通中學藝術教育方面并未做明確規定。現階段,國內只有部分師資力量較為雄厚且素質教育成就明顯的中學開設了藝術教育課程,但這種中學在全國中學中占比很少,且缺乏科學性與規范性管理。
例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85%以上的中學生認為自身音樂技能及音樂水平并不高,65%左右的中學生缺乏音樂基本素養。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雖然我國教育部門對普通中學的教育較為重視,且出臺了相關意見政策,然而并沒有制定普通中學藝術教育的具體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及教學標準等,在教學材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規定并不完善,全國各地中學只能結合自身師資力量及教學設備,自行決定藝術教育的具體內容,使中學藝術教育的隨意性很大。
其二,由于中學長期受到升學壓力及重理輕文等各種傳統思想的影響,學校藝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學校領導階層及教學部門的影響,主要取決于他們對藝術課程的認識態度及注重程度等,使普通中學藝術教育存在一定的主觀性[6]。
其三,現階段,中學藝術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如中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政治素養等參差不齊,給藝術教育的順利開展帶來嚴重影響,使中學生缺乏必要的藝術素質,已成為阻礙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問題。所以,普通中學應加強對本校藝術教育的改革,通過深入改革,提高初中生的藝術素質,提高本校藝術教學水平及藝術教育質量,為我國綜合發展培養更多綜合素質人才。
3.加強藝術教育,全面提高我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3.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現階段,中學生對藝術學習的興趣較高,樂于參加各種文娛活動,且多數中學藝術教師對藝術教育工作有較強的責任心與熱情。然而藝術教育和就業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且和中學生的中高考成績不存在聯系,導致中學藝術教師對藝術教育在中學生思維情感、想象力、人文素質及創造力培養等諸多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藝術教師對于是否組織好藝術教學活動及是否上好藝術課等并不注重,藝術教學效果未能得到正確的評價,藝術教師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這就要求中學藝術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藝術教育在培養中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巨大作用[7]。
例如:初中音樂教師在《新中國的歌》課堂上應轉變教學觀念,組織好課堂活動。課堂上首先播放“開國大典”的相關視頻資料等,然后導入《新中國的歌》這一新課題。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教師應堅持以培養學生音樂審美作為核心,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藝術價值觀。通過欣賞及教唱歌曲,把握對音樂作品基本結構、人文內涵等的認識,以此培養初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3.2結合中學生發展規律、教學目標及教育標準,科學設置藝術課程
在注重教授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知識的基礎上,注重藝術教學課程設置,以提高初中生藝術審美意識、鑒賞能力為主,提高中學生人文修養及藝術思維能力。
對于中學階段學生開設音樂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讓他們掌握各種音樂基礎知識與音樂基本技能,并能正確欣賞各種音樂作品,掌握不同音樂的特征,如古典音樂、現代音樂、鄉村音樂、搖滾音樂等。掌握不同民族的音樂形式,以此提高中學生的音樂修養能力[8]。
例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聆聽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及《茶花女》中的《祝酒歌》。然后進行討論,比較中西音樂的風格特點,分析歌曲的結構、節奏、旋律及風格等特征,并從歌曲題材、體裁、形式人文背景及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以此培養初中生的展拓思維能力。
結語
藝術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而言,藝術教育有利于學生人格形成、情感陶冶、智力發展及心靈塑造。近年來我國深入實行課程改革方案,將發展藝術教育作為目標,全面推行音樂、美術等藝術教學改革,以此提高我國藝術教育質量,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米恒.廣東省音樂教師教育綜合技能訓練中心的建設與應用[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06(15):334-335.
[2]楊恒.中等職業學校藝術教育對學生素質教育貢獻的研究——以上海市醫藥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2(11):322.
[3]祁春華,楊洋,聶珊珊.以技能競賽為載體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探索[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2(20):454-455.
[4]段開平.開發藝術教育課程,探究藝術教育模式——讓農村孩子在藝術教育中快樂成長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10):776-778.
[5]田玉琴,殷婕,李琳,等.全面提高高校藝術學生綜合素質之思考[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26):1109.
[6]李強.彼此釋然,相通相融——淺談中學藝術教育及互釋教學法[J].黃河之聲,2013,03(23):461-462.
[7]徐艷.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強中學音樂教學探究[J].音樂大觀,2013,10(05):323-324.
[8]楊立忠.學校藝術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6(11):7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