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心理學》是旅游類專業基于能力本位的項目課程體系下的一門工具課程。鑒于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在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分析,提出了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課程名稱和內容的選擇凸顯項目教學特色、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改革創新項目工具課程的考核方式的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項目工具課程 消費心理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27-02
眾所周知,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的使命是理論上夠用、實踐動手能力強,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谂囵B學生整合能力的理念,在借鑒荷蘭應用科技大學項目教學模式基礎上,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旅游類專業成功創建了本土化的項目課程體系,該體系的模式是“項目統領,課程匹配,知識、技能、態度相融合”。
一、項目課程體系的特點
荷蘭能力本位認為知識、技能、態度三者的綜合體即為能力。項目課程體系根據專業核心崗位所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確定專業教學能力體系,根據能力體系確定需設置的項目,圍繞項目來設計、整合課程。每一個項目都是為了培養完成某些能力培養,某些能力可能在多個項目下進行反復強化、共同完成。項目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二是完成培養目標教學的需要。這里的“項目”是課程體系的載體,是專業下的大項目而非某門課程采用的“項目化教學法”中的“項目”。
二、項目工具課程的特點
任何一個項目的完成,都需要相關課程的支撐,完成學生對知識、技能、態度培養的需要。根據課程對項目課程體系的支撐作用分為三類即工具課程或講座、核心課程、非核心課程。第一類課程是完成對應項目必備的知識、工具、手段、方法等內容;第二、三類課程主要是專業和專業基礎性課程,既為對應項目提供理論支撐,同時兼顧專業能力、知識的整體需要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項目及項目工具課程統一進行考核,核心課程和非核心課程則單獨進行考核。兩種課程體系相互關聯、支撐,共同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消費心理學》課程是旅游類專業營銷項目(旅游管理專業項目3 :設計、銷售特色旅游產品(旅行社經營管理、國際領隊方向)/景區主題產品策劃與銷售(景區方向);酒店管理專業項目3:酒店產品營銷策劃;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項目3:休閑產品營銷)中的項目工具課程。
三、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與相關課程協調、配合還不夠
《消費心理學》作為項目工具課程,與前后心理學類課程配合的程度還不夠,如在旅游管理專業項目2:組織、運行一個旅游團隊—導游、計調業務實操中有項目工具課程《旅游心理服務技巧》,這兩門課程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如何處理、需要明確前續與后續課程的關系以及對項目的支撐作用作出刪減。
(二)教學內容缺乏合理選擇和設計
作為項目工具類課程,應緊緊圍繞項目需要、講授項目操作“夠用”的相關知識,因此如何根據高職特色和項目教學的需要來設定課程名稱、確定教學內容還需要斟酌和研究。
(三)教學方法傳統、單一
由于受傳統心理學課程的影響其課堂授課方式主要仍以課堂講授為主,這種“填鴨式”的單一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單方面的灌輸,學生大腦始終處于“飽和”狀態,沒有多余的空間接受和思考,好似沉睡狀態,導致學生聽課效果差,教學質量不高。
(四)教學考核方式單一
考核是檢驗教學過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断M心理學》課程作為項目工具課程采用的是項目綜合卷的方式即和其他的工具課程放在一張試卷上,考核的內容主要側重于消費心理學相關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的考核,缺乏消費心理學知識對項目實操和實戰方面應用的考核。
因此對于項目課程體系下,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如何更好地與項目相適應,完成項目工具課程的知識、工具、手段、方法等內容對項目支撐作用的要求,對與其他相關課程的協調與配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實踐教學的設計、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
四、改革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教學的思考
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不僅讓學生構建消費心理學的相對完整的知識,掌握消費者心理分析的技巧和方法,學會如何分析消費者的心理和需求,并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站在營銷者的角度讓學生學會主動分析消費者行為,形成產品設計和營銷過程行為意識的養成,使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轉化,達到行為的改變。
(一)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課程名稱和內容的選擇凸顯項目教學特色
原有的學科式教材的課程體系已不能適應項目課程體系教學的需要,項目課程體系下教材應打破學科式教材的完整性、以夠用、實用為原則,課程名稱不應冠以“學”字,而應冠以“分析”“技巧”等,因此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應結合專業項目需要進行命名,可以命名為《游客消費心理分析》、《酒店消費者行為分析》、《休閑消費者行為分析》等。
為了更好地為項目做好支撐作用,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一定要實用,圍繞項目所需要的知識、工具、手段、方法等要求,針對項目一針見血。如在旅游管理專業項目3 :設計、銷售特色旅游產品中課程共需要10個課時,設計了五個專題內容: 專題一:游客消費心理分析概述;專題二:游客消費行為相關因素的分析;專題三:旅游消費心理分析;專題四:不同游客消費行為分析;專題五:商品價格與游客消費心理。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在第2個項目中工具課程《旅游心理服務技巧》已經講授,在《游客消費心理分析》課程中就不再涉及。
(二)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法,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只是聽課的機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抹殺,失去了學習消費心理分析課程的興趣。要讓課堂活起來,提高課堂學習的實效性,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學、教、做”合一。消費心理分析課程應以行動導向思想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角色的重置,教師需做好課堂前的準備工作,課堂則放手交給學生,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1.閱讀思考法與旋轉講解法
針對目標單一的傳授性知識,采用閱讀思考法與旋轉講解法。目標單一的知識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記憶一些概念和方法,課前老師需要找出學生需要的理解和記憶內容,在課堂上規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閱讀,對于重要的內容要求學生做出標記,然后先是同桌之間講解、接著是前后位同學之間講解,期間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最后再采取抽簽的方式隨機讓學生回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通過這種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2.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是人類思維特征呈現、思維表達的工具。對于信息比較繁瑣,用其他方式難以理順的內容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學生創造出了一個圖就掌握了所有的內容,比如游客消費行為相關因素的分析可以用思維導圖法。思維導圖法采用小組的形式集體展現,在每個人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創造思維導圖,然后每個小組指定一人進行導圖講解,小組互評打分。思維導圖是集體智慧的疊加、互補和增值,促進了學生智商、情商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3.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實施一個完成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對于一個個與消費心理分析相關的相對獨立的任務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如不同游客消費行為分析就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針對某一具體群體交由學生小組來完成,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老師需要確定具體項目任務,項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定、最終的評價則由學生來完成。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理論與實踐相機結合,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教師設置一些與項目操作相關的消費、銷售情景, 讓學生分別扮演客戶、銷售者, 處理一些在真實人物消費情景中的問題。沒有參與的同學可以進行觀察評價,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進行角色互換。角色扮演法將消費心理知識的應用、銷售技能的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很好地鍛煉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5.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通過選取與消費者心理有關的一個個具體的特殊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的方法。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精心選擇一些有針對性、 可操作性或項目操作過程中實際消費情境作為案例,根據案例列出討論主題,以小組的形式在規定時間內討論完成,討論結束后小組選派代表發表觀點。通過小組討論和思考, 找到“真理”,很好地完成了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三)改革、創新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學習方式的指揮棒。作為實踐性非常強的項目工具課程,《消費心理學》僅僅依靠最后綜合卷的考試是遠遠不夠的,應采用多元評價機制和等級制考核方式綜合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
多元評價機制是指根據課程授課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可以采用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的方式。對課堂考勤、平時作業由老師評價,小組討論、回答問題情況采用老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綜合得出。
等級制考核方式即實施過程考核、消費心理學知識應用考核及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過程考核占50%:包括課堂考勤10%、平時作業20%、課堂表現20%(包括小組討論、回答問題、參與活動情況等);消費心理學知識應用考核占30%:即在項目操作過程中運用的消費心理學知識的情況;終結性考核即綜合卷的考試占20%。
參考文獻:
[1]齊洪利.基于能力本位的項目教學操作實務[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齊洪利;董玉菊.《荷蘭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借鑒與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1(9):98.
[3]趙根良.高職《消費心理學》教學改革思考與探索[J].新余學院學報,2012(10):127-129.
[4]潘俊.關于高職高?!断M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2(8):108-109.
作者簡介:
郝?。?977-),女,山東萊蕪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