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鋒
摘 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讓學生對話課本,自主學習;學生完成自學后要與同學、老師交流互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實踐,促進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
關鍵詞:對話課本;交流互動;注重實踐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學習新課程下的思想品德課呢?我結合思想品德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三步走”教學模式。
一、對話課本,自主學習
思想品德教材是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重要課程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開發(fā)教材這一課程資源。新課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教材有了重大突破,教材編寫堅持以學生為本,主要是從學生“學”的角度編寫的。思想品德教材不是學生的“說教者”,而是學生的“對話者”“商談者”。教材內(nèi)容的選取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可讀性較強。學生閱讀思想品德教材就像和好朋友平等地交流對話。思想品德教材的變化及特點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要相信學生通過對話教材能夠學好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緊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積極和課本交流對話,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學習新知、提升情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出科學的學習目標。每節(jié)課的學習,教師首先給學生出示學習目標,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把握好正確方向。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后,在目標的引領下對話課本,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與課本朋友的對話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讀懂、讀透教材。對于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重要觀點、疑難點等,學生閱讀時要做出標記。學生要結合教材中設置的問題,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并寫出自己的感悟、收獲等。
二、交流互動,反饋提升
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平等的對話關系。學生在完成和課本的對話后,要和老師、同學積極主動的交流互動。要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自己的思想感悟展現(xiàn)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課堂中學生要充分地展示自我,展示自己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真實的自我。學生展示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要交流互動,互動時要相互點評、指正、借鑒、補充等。教師不僅要和學生互動,還要指導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開展互動活動。通過多向互動,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虛心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在民主和諧的生活化課堂氛圍中,學生通過互動實現(xiàn)在知識、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提升。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八課“對不良誘惑說‘不”這一框題時,通過課堂互動,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師:我們身邊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良誘惑,我們怎樣戰(zhàn)勝這些不良誘惑呢?
生1:我們青少年應該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責任。有了理想的引導,我們才能戰(zhàn)勝不良誘惑的干擾。
生2:面對不良誘惑,青少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生3:生活中,我們要豐富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的情趣。我曾經(jīng)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不能自拔,后來我愛上了打乒乓球,學習之余我經(jīng)常打打球,既鍛煉身體、愉悅身心,也抗拒了網(wǎng)絡游戲的誘惑。
生4: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專時專用,讓不良誘惑無機可乘……
生5:戰(zhàn)勝不良誘惑,我們可以請老師、家長、同學監(jiān)督……
師:通過課堂交流互動,同學們分享了彼此戰(zhàn)勝不良誘惑的“法寶”,同學們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用這些好方法,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注重師生互動,把互動理解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點評”。教師應加強對學生之間互動的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生生”互動的好習慣。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向同學展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袒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加強生生互動,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三、注重實踐,學以致用
在新課程改革中,一些教師只重視學生課堂思想品德的學習,只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輕視或忽視在實踐中培養(yǎng)提升思想品德素質(zhì)。實踐性是思想品德學科的突出特點,思想品德課的許多內(nèi)容——解決青春期的心理矛盾、調(diào)節(jié)情緒、學會與同學老師交往、享受健康的網(wǎng)絡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等,這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思想品德學習必須注重實踐,必須在社會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培養(yǎng)提高思想品德素質(zhì)。例如,在學習了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后,學生了解了我國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提高了環(huán)保意識。教師要給學生布置實踐性的作業(yè),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以實際行動保護環(huán)境:學生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雙面使用紙張,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一次性物品,多爬樓梯少乘電梯,多步行多騎自行車等。在學習了“孝敬父母”這一內(nèi)容后,要求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打掃房間,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為父母洗一次腳等。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fā)展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投身實踐,學以致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促進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