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清 黃素梅 程婉紅

摘要:目的: 分析ICU人工氣道護理中品管圈工作模式的運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建立人工氣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性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品管圈工作模式;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根據兩組患者在并發癥方面發生情況的對比發現,觀察組的并發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發生的各項并發癥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表面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根據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0%和70%,對比差異顯著,P<0.05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 針對ICU人工氣道護理的過程中,品管圈工作模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實際不良反應等;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ICU;人工氣道護理;品管圈工作模式;護理效果
ICU中的重癥患者人工氣道的實際建立能夠有效保證患者能夠呼吸足夠的氧氣,因此,其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2]。因為人工氣道屬于一種比較有創性的方式,因此在實際的建立過程中或者是建立完成之后存在著被細菌等相關性微生物所感染的危險性,因此需要對于其進行細心監測和護理,對患者的生命安全負責[3-4]。品管圈工作模式屬于比較創新性的模式,其對于護理工作的質量的有效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組抽取了60例建立人工氣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分析ICU人工氣道護理中品管圈工作模式的運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建立人工氣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性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品管圈工作模式;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觀察比較。對照組30例患者中重癥肺炎患者為10例,呼吸衰竭患者有5例,腦外傷患者為5例,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為20歲,平均年齡為45歲;觀察組中呼吸衰竭患者有6例,腦外傷患者有4例,重癥肺炎患者有10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為15例,,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為22歲,平均年齡為46歲,兩組患者均選擇治療時間是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為對比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的是常規性護理,出去進行了相關疾病方面的針對性護理之外,還進行了人工氣道相關的口腔和氣道等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表現情況,保證氣道的濕化狀態。
觀察組患者使用的是品管工作模式,并且使用和對照組相同的疾病以及人工氣道相關的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成立專門性的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定期對于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其中涉及到護理目標的制定以及護理工作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不良情況以及解決措施等。除此之外,還需要設置專門的工作人員針對護理過程中細節的問題進行有效優化,并且最終對于患者的日常護理的實際效果取得最佳化的效果。對于人工氣道護理過程中需要主要的重點問題進行專門的單獨實施,這樣能夠針對每個患者實際的特殊情況進行有效調整,進而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每位患者都能夠得到最佳的護理服務。
1.3判定標準
患者在出院之前使用本院自制產生的調查表,主要為護理滿意度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選項。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兩組患者在并發癥方面發生情況的對比發現,觀察組的并發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發生的各項并發癥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表面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根據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0%和70%,對比差異顯著,P<0.05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3.討論
建立人工氣道對于一些呼吸困難的重癥患者來說存在著極其重大的意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證其基本的呼吸情況,能夠實際挽救患者珍貴的生命。但是,人工氣道的建立過程存在著一定的感染隱患,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加強人工氣道的實際護理和檢測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品管圈工作模式一般指的是派遣一些相近或者是互補性比較強的人員之間形成數人一圈的團體和組合,之后全體進行合作,在有效的活動程序下進行活動及時解決工作現場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5-6]。因此,這種方式屬于一種比較活潑的主要品管形式。品管圈的工作模式主要側重的部分是能夠大幅度突破一些原有質量管理的范圍,走向更加高層次和技術性的方面進行持續發展。品管圈工作模式能夠使用在臨床工作過程中有效促使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而準確的了解,進而進行綜合性評估,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并且制定出解決措施[7]。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其能夠根據護理人員提出的意見等對于實際的護理方式實現合理調整,這樣能夠有效促使患者參與到實際的護理程序當中,實現護理效果的最優化發展,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
本組抽取了60例建立人工氣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30例使用常規護理辦法,觀察組30例使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結果表明:根據兩組患者在并發癥方面發生情況的對比發現,觀察組的并發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發生的各項并發癥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表面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根據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0%和70%,對比差異顯著,P<0.05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針對ICU人工氣道護理的過程中,品管圈工作模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實際不良反應等;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趙慶華,肖明朝,劉捷,魏華.品管圈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4,06:94-96.
[2]郭學珍,方敏,鄧春艷,馬小芳,張浩明. 品管圈活動在ICU人工氣道管理中的作用[J]. 中華全科醫學,2014,05:824-826.
[3]王嵐,平京娜,劉文清.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氣道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4,12:59-61.
[4]劉珊.品管圈工作模式在50例ICU人工氣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06:134-136.
[5]李秀芝,李瑞偉,張嘉賓,王紅陽.品管圈工作模式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02:308-311.
[6]劉敏,李秀娟,劉洪靜.開展品管圈活動對ICU護士人工氣道吸痰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3,35:178-180.
[7]余紀嵐,周細梅,陸蓮英.品管圈在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2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