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高職高專醫學院校臨床實訓中心開放式運行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是高職院校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我校臨床實訓中心的開放式運行實施近兩年,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需進一步完善,在管理模式上更新觀念,在實訓室管理人員要求上強化業務水平,在師資安排上更加合理,從而促進開放化實訓室能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高職高專 實踐教學 臨床實訓中心 開放式運行
一、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臨床實踐教學肩負著傳授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專業行為和職業態度、提高角色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的重任,直接關系到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國務院教育部、衛生部十分重視醫學生臨床技能的實踐教學,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中明確提出,要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推進醫學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嚴格臨床實習實訓管理,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提升醫學生臨床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
二、我校臨床實訓中心現狀
作為三峽庫區唯一一所醫藥高職院校的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在近三年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實訓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現有臨床實訓中心實踐教學學時少、師資力量薄弱、實訓設備利用率低,已不能滿足醫學生臨床技能訓練的需求,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醫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必須充分挖掘現有實訓室的潛力,采取開放式運行,增加學生的實訓時間,增強實訓師資力量,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三、臨床實訓中心開放式運行的意義
首先,臨床實訓中心開放式運行是對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和實踐鍛煉的空間和環境,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內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要我做實訓”轉變為“我要做實訓”,加深了醫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了其自學能力的訓練,鞏固和強化了臨床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同時也適應了社會對醫學專業畢業生知識、技能要求日益增長的需要。
其次,開放臨床實訓中心可以更好的提高實訓設備利用率,節約資源,避免重復購買,造成浪費。例如: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專業、護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都要進行心肺復蘇的操作,如果每個系分別購置心肺復蘇模擬人將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開放實訓中心后,學校可以將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中醫專業及護理專業的學生需要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時,可以到臨床實訓中心進行預約練習。
四、臨床實訓中心開放式運行的管理
開放式實訓中心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是強化實訓室日常管理。日常管理的涉及面廣泛,包括實訓室的預約、實訓設備的使用、環境衛生的保護等。因此,為保障實訓中心的正常開放運行,必須制定相關的實訓室管理制度,如《開放式實訓室管理制度》、《開放式實訓室安全管理細則》、《設備損壞、丟失賠償制度》等。設立專人負責實訓室的日常管理、衛生安全等相關工作,定期對實訓室內設施、設備、物品進行維護、保養,保障開放式實訓室的正常運行。同時,為減輕實訓中心教師與實驗員的工作負擔,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訓室的運行管理,制定《學生管理實訓室手冊》,即實訓室在開放時段由實驗管理人員負責統籌協調,具體運行管理由學生負責安排。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樹立學生的奉獻精神。
實訓室的管理還應重視過程資料的收集和保管。如實訓開始前,學生應在實驗管理人員處登記實訓房間、實訓內容、實訓班級與人數等;實訓結束后,學生應記錄詳細實訓過程及實訓總結,并經管理人員檢查實訓室后方可離開。此外,設備使用說明書、大型設備購買論證報告及相關技術資料都應專檔專柜進行保存,便于查閱。
五、臨床實訓中心開放式運行的模式
我系臨床實訓中心開放模式有兩種:
一是定時開放,主要針對校內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學生。實訓教師在每學期開學前,根據實訓教學大綱要求,合理安排開放性實訓教學內容,確定實訓項目。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針對薄弱項目,提前登記,填寫實訓室使用表,交到實訓管理人員處,便可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臨床訓練。參與學生每2~3人為一組,進入實訓中心的各個實訓室,如模擬門診室、綜合技能實訓室、外科手術室、急救實訓室等,依次擔任醫生、患者和考官的角色進行互換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實現“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教學理念。
二是預約開放,主要針對參加各種臨床技能培訓的校外人員。由培訓負責人提前向實訓中心管理部門提出預約申請,填寫預約表,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學員的實訓時間、實訓內容及帶教老師,并對其實訓過程進行監督管理。
六、臨床實訓中心開放式運行的成效
近年來,我系臨床實訓中心的開放式運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開放實訓室學時達680學時/年,受益人數達550人/年。實訓室開放打破了原有的大班授課“滿堂灌”的形式,使學生在實踐技能水平、臨床思維能力等各方面取得明顯提高。在我系開展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反饋意見調查中,開放式實訓室的滿意度調查顯示:94.3%的學生、92.9%的教師、100%的實習醫院贊成臨床實訓中心對校內外開放。萬州區衛生職業培訓學校借助我系臨床實訓中心開展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前技能培訓,經統計,培訓學員執業資格技能考試通過率2013年為90%,2014年為92%,遠高于國家執業資格技能考試平均通過率70%左右的水平。
臨床實訓中心的開放式運行是我校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能型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高職院校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應繼續研究探索開放實訓室的建設和發展,在管理模式上更新觀念,融入現代化管理理念,在實訓室管理人員要求上要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強化業務水平,在師資安排上更加合理,從而促進開放化實訓室能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提高學校辦學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楊玉泉,邱玲玲.高職院校實訓(實驗)室開放實踐的思考.科技信息,2010(19):257,283.
[2]陳華.示范性高職開放式實訓室建設探索.科技信息,2010(32):213
[3]孟繁興.口腔醫學開放實訓室在高職高專院校的管理研究.繼續醫學教育2011,25(4):33- 34,38.
[4]劉穎.高職院校建設開放式實訓室的思索與探討.價值工程,2014(16):274-275
[5]李萍,李汝安.開放實訓室管理探討.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2):42-43
[6]何秀美.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實訓室開放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探索.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0,8(4):7-9
[7]黃華梅.關于高職院校實訓室開放的思考.廣西輕工業,2011,7(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