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摘 要 導演在藝術上有獨到的審美視角,善于藝術想象。同時導演也是一個組織者,是電視晚會的總體策劃者和總協調者,直接決定著電視晚會的風格。晚會風格是表現晚會中心主題的必要途徑,是表達藝術要求和文化傳承的主要形式。本文從導演作為電視晚會編創的總策劃者,導演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兩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明確了導演在電視晚會風格確定方面具有主導作用,為我國晚會導演如何創作出更多高水平的晚會節目、獲得更多的電視觀眾認可和接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導演 晚會風格 綜合素質
電視綜藝晚會是現代電子技術和文學藝術聯姻、融合、升華、再造的一種新的文藝形式,這種文藝形式不同于電視文藝專題、音樂電視、電視文學、電視戲曲、電視歌舞等單一的電視文藝節目,而是將歌舞、音樂、戲曲、曲藝、小品以及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等進行巧妙地藝術的編排,同時還借助獨特的制作和傳播手段、打破原有的舞臺框架和時間、空間,世界各個地方、各個角落的人群連接在一起、以種“集約化的信息傳遞方式”構成的多種藝術門類、多樣形式風格、多個欣賞視點的全息畫卷。
晚會風格是由晚會節目的獨特內容與形式相統一,作為節目作品的表演內容與社會、時代等歷史條件決定的客觀特征相統一而形成的,不同的晚會有著不同的風格。電視綜藝晚會.尤其是重大節慶和紀念日晚會思想性強、節目質量要求高、觀念層面復雜,在保證思想性的條件下,要迎合眾多人的口味,同時協調好眾多演職人員、創作排練是很難駕馭的。因此,導演在晚會整體風格的確定上,需要精心策劃、細心組織、有效指揮,使晚會在中心主題的軌道上,表現出藝術性、人文性、知識性、現代性。組織協調各專業部門相互協同,督導、檢查各負責部門及各類技術與保障人員的工作進展情況,掌握、控制節目編排與各類藝術創作處理效果,成為一臺電視晚會成功舉辦的關鍵。可見,電視晚會現場導演對于確定晚會整體的視覺風格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導演是電視晚會的總策劃者,對電視晚會風格的確定有著主導作用
電視晚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表現,導演按照主題的需求,動用諸多視聽表現手段,把那些思想深邃的、構思精美的、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新鮮活潑的、形式多種多樣的節目,經過巧妙地藝術編排,轉化為舞臺表現藝術,供觀眾欣賞、娛樂和審美的系統性工程。
導演的主要任務包括:第一,制定演出方案。晚會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涉及的內容較多。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表達主要思想,需要定制嚴密的方案。例如燈光、物美、服裝、道具、化妝等都需要有明確的部門計劃。每個專業的部門都要根據統一的晚會主題確定實施方法。導演需要從整體上掌握晚會的流程,避免出現晚會銜接上的疏漏。同時還要涉足到更加具體的技術保障工作,如音樂制作、服裝造型、道具使用等,并按照制定的工作時間表,定期查看和審查各部門工作展開情況,以及節目的編排過程。導演不僅要做好全局統籌工作,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還需策劃更具體細致的工作,匯集各類信息,對各類人員的工作了然于胸。
第二,確定演出主題。導演首先要準確地理解晚會的主題,要明確晚會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要產生什么樣的觀眾共鳴,能夠對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什么積極影響。根據不同類型的主題設定晚會的類型和總體結構,進而策劃電視晚會的風格。晚會風格取決于晚會主題,晚會是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在不同時期,都會舉辦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晚會。因此,晚會主題要根據具體的社會實踐而定,既要旗幟鮮明地反應時代的主旋律,又要包容大眾感興趣的熱門話題。而導演在主題確定方面應掌握集中性原則,圍繞主題設計整體框架,對晚會的文化構件、題材及內容的把握、突出藝術風格的把握、把握戲劇情節。將原有的社會生活原形,經頭腦構思變成舞臺上的藝術形象。主題的確定是為了更好地把晚會凝聚成一個整體,使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風格統一。
第三,總體指揮實施方案。導演是一場晚會的總指揮者,需要全面監控晚會演出的整個過程。指揮實施方案有序地進行著,各部門之間形成有機的溝通和交流,導演要掌握每個環節的細節。電視晚會的實際制作中,導演運用他獨有的藝術審美理念,扎實的文化藝術理論知識,豐富的個人閱歷和工作經驗,統籌安排各專業部門和人員分工,促使各專業部門工作協調有序進行;充分調動創作集體中各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發揮各專業部門專家對藝術作品創作的潛能。同時主創各部門負責人必須對導演的藝術創作構思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圍繞導演的意圖,各部門協調統一、相互配合,充分凝聚和發揮集體的力量,形成合力。這樣才能保障電視晚會從前期創作策劃、人員分工、節目彩排、舞臺和服裝設計、后期制作等工作的順利高效的開展與完成。總之,晚會現場導演對于充分表現晚會的藝術和娛樂起了關鍵作用,有了晚會現場導演的策劃能力和細致的執行能力,才能將晚會精致地呈現給觀眾們,帶給大眾精神享受。
二、導演的綜合能力素質和創新能力決定了電視晚會藝術風格的品質
導演的綜合素質和修養,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電視晚會風格的形成。首先,導演一定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政治敏感性,把握住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地域性、多樣性、大眾性、情感性、新聞性、娛樂性等個要素,并堅持把這幾個要素從始至終地、藝術地、和諧地、不露任何痕跡地融合在節目的創作、排練和制作中。這種融合看似簡單,但操作起來絕非易事。這不但要求導演有深厚扎實的藝術功底、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同時還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虛懷若谷的肚量,甚至還要有敢于否定自己,推倒重來的勇氣。在創作晚會和實踐工作中,用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追求藝術上的真善美。這對電視晚會風格形成有著鮮明的導向作用,電視晚會才能帶給廣大觀眾更多的正能量。
其次導演也是一個好的組織者,導演需發揮創造性思維,做好"導演闡述"工作。導演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文化藝術功底、較高的藝術理論水平,及對我國各類民俗民風藝術有長期、深入的研究,準確把握住大眾的聚焦點,貼近生活、貼近老百姓,熟知觀眾的審美觀念和情感思維定向,才能用豐富的創作力,使電視晚會更有深度,擁有更多亮點和新意。
然后,導演擁有的豐富專業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及其對各專業技能和技術的掌握,使電視晚會的藝術、思想、創作得以綜合的展現。導演對藝術獨到的理解、思考和創作,將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一臺電視晚會的風格品質。因此,作為電視晚會的導演必須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不斷地推陳出新,進一步開闊自身的文化視野,努力提高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力和綜合能力,才能創作出更多高水平的藝術節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佳作。
導演對整臺晚會的文藝節目和藝術作品進行創作和雕琢,導演發揮藝術想象力和進行藝術創新的過程,就是整個電視晚會創意、設計、謀劃及風格形成的過程。導演在不斷挖掘藝術作品中的精彩內容的同時,讓晚會的內容與形式相互融合統一,使看似一臺普通的電視晚會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和藝術的升華。因此,導演對晚會的創意及對晚會主題的把握是晚會風格形成的關鍵所在。雖然晚會的主題確定了晚會的風格類型,但晚會是富含豐富多樣的藝術形態,形式和內容設計更強調對藝術的創新和再創作,這才能擁有更貼近真實生活、生動活潑、雅俗共享的內容。
在當下的消費社會,節日經濟已經形成,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共同促進了電視文藝的發展,各種晚會逢節必辦已經成為各級電視臺的共識。然而,如今充斥熒屏的電視晚會,從構思到內容雷同復制,明星堆砌的強大陣容也無法掩蓋燈光特效下新意的缺席。沒有了新意的電視晚會當然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受眾早已被我們豐富的電視節目培養成高明的文化人,他們不再是被動的電視節目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電視節目的欣賞者和評論家。這就對我們的電視晚會導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臺風格獨特,富有創意的電視晚會是通過導演和其他創作成員不斷的學習、反復的錘煉推敲、不斷的積累總結經驗,在長期的創新與實踐中形成的。導演要熟悉一些技術手段和掌握一些制作技術,這也是一個合格的綜藝晚會導演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技術和藝術的完善結合。[5]導演的創新往往是先于形式上的創意,通過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讓晚會的形式千變萬化,多點開花。當然,好的導演絕不會只停留在形式上創新,最終還是要服務于晚會的內容。創新創并不是“全新”的直接翻譯,而是一種節目形式和內容上的新意。
綜上可見,導演的職業水平與創新意識已經成為電視晚會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臺電視晚會的成功與失敗,能否被廣大觀眾認可,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導演的綜合能力素質,及其對藝術的創新意識與再次創作。對整個電視晚會的整體構思和風格的確定,就是為未來將要呈現出來的晚會繪制設計藍圖,且這個藍圖對一臺晚會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演要在工作上突破常規藝術規范的枷鎖,立足電視藝術發展實際,牢固樹立為廣大電視觀眾服務的意識,統籌和運用好電視晚會創作集體的力量,為電視晚會賦予鮮活的主題注意與多元化的藝術品質,使電視晚會整體風格統一、更加充滿現實感與藝術的魅力,更加迎合觀眾們的審美和娛樂,受到更多更廣的社會群體關注。
參考文獻:
[1]黃碧紅.電視文藝導演的綜合素質[J].視聽縱橫,2011.03.
[2]葛偉.聚大眾情感唱時代旋律[J].中國電視,1998.07.
[3]孫葉莉.創意·結構·風格及其他——導演手記[J].文化時空,2003.09.
[4]趙玉章.淺談導演在晚會中的作用[J].大舞臺,2011.10.
[5]賀松.電視綜藝晚會導演素質淺談[J].綜藝論壇,2005.05.
(作者單位: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