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萍
摘要:要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引導學生合作討論,發揮參與的主體性;合作練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合作學習,選擇恰當的時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注意的問題有:科學地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教師要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并做出指導;讓學生有自主探索的空間。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注意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促使學生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那么,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怎樣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合作討論,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
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并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合作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于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學生似懂非懂,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每個學生發表見解,相互啟迪,實現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討論的合作意識可能不強,這時教師可以加強指導,并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實施新課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討論題,,作為合作練習的素材,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
三、合作學習,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一)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欲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由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F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欲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于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的疑點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四)合作時機應選擇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
(五)合作時機應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必須能夠科學的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教師應該根據班級內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與組之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該有一定的分工,并且小組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以增進學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
(二)應該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
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只關注學生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于分數排隊,比較強弱勝負,這種競爭性的評價是十分有限的,絕對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我在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為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一步邁向成功。像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于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使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
(三)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且做出指導
課堂討論、合作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進行課堂討論的同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節的準備工作,而應該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各個小組之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個小組的合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該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有有了教師的參與、指導,才能夠避免一些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學生的合作才能更得法,交流才能更有效!
(四)要讓學生有自主探索的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因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如果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落不到實處。只有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他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總之,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合作與交流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