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其英 張高峰
【摘要】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價值的提升,園林景觀設計在居住小區中扮演者尤為重要的角色。作為景觀設計中重要元素之一的植物造景更是不可或缺,在美化居住區環境和為城市居民創造室外休息活動場所等方面有顯著作用,也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居住生活理念。在園林營建中,植物配置通過喬(藤本等)、灌、草的比例搭配和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來表現園林環境的空間層次變化、色彩變化以及時間變化[1]。通過植物的線條,形狀、色彩,構建出一副優美的風景畫,給居住區環境賦予了一種新的生氣,滿足了人們賞景、休憩、交流的需要,使人身心放松在其中自由活動。本文以杭州江干區九洲方園為例,重點說明居住區的植物造景選擇和配置原則,對研究居住區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也同樣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園林景觀;居住小區;植物造景;以人為本
1植物景觀設計原則與理念
九洲芳園座落于九喬路南側,東倚興安路,緊鄰地鐵1號線,總占地面積3396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萬余平方米,容積率≤2.5,小區內綠地率≥30%。項目由五幢板式高層組成,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景觀優勢,屬九堡中央核心區塊,是未來杭州東部都市居住中心。
九洲芳園以“新杭派生活”為主旨,以40%左右的綠化覆蓋率、65米超大樓間距、杭派景觀、科技住宅等為特色,使各個要素之間完美融合,打造一個富有時尚、精致、舒適杭派生活內涵的純水、鮮氧的原生態社區。該項目已于2011年6月底如期交房。
在植物配置上,充分考慮了該地土壤特點,由于土壤呈堿性多,玉蘭科植物長勢不是很好,因而在本小區盡量少配置。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的季節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時形成穩定、自然的生態植物群落,特別是景觀池駁岸邊的植物配置,做到四季有花可賞,有景可觀,走在橋上,著實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整個園區采用充滿地方特色的香樟、銀杏、杜英、美人茶等為主要基調樹種,通過植物搭配營造不同特色的綠色植物空間風格及休憩環境[2]。 在整個園區綠化環境設計中,根據各區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異,在植物選擇上也有側重,生態水系周圍以富有柔情的柳樹、櫻花、桃花等喬木、搭配以流線型的花灌木組團及景石,形成立體感強、層次豐富的植物組景,其如水流暢的線型,給人視覺上以輕松和愉悅的感覺[2]。 1.1設計原則 1.1.1、適應綠化功能要求,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點。選擇抗病蟲害強、易養護管理、管理粗放的植物,同時能夠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域特點。 1.1.2、充分發揮植物的各種功能和觀賞特點,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的自然和諧。 1.1.3、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調上力求豐富多樣。 1.1.4、要注重植種位置的選擇,以免影響室內采光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管理維護[2]。 1.2設計理念 居住區的景觀在視覺上具有內聚的傾向,因此,在九洲方園的植物種植過程中,借助建筑物和植物花木的配合來突出生活軸、生命綠廊、宅間綠地等組合形成的空間藝術境界為主要目的。在設計的過程中,為了營造較好的空間景觀效果,利用植物來進行空間的圍合與隔斷,利用植物的協調統一來促進空間的滲透與延伸,利用植物的色相與季相的變化創造不同景觀效果的對比與變化。種植設計因地制宜,結合場地的功能及需求,突出“草鋪地喬遮陰、花藤灌木巧點綴”的綠化特點。盡量使其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同時注意再生長空間的綠化,以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草坪高低參差、交相輝映,充分滿足現代人的審美情趣[2]。 2植物景觀設計
2.1 入口景觀綠化
主入口主要為體現大氣和簡潔,設計上滿足人車風流的使用功能要求。采用喬、灌、地被三個層次構筑豐富的植物空間。配以一塊大的鵝卵石主景石,以一棵大桂花作為背景林,再以色彩明麗的草花植于其前,突出近景的層次感。從正立面的視點望去,后面正好有園林景觀亭和木橋作為背景,突顯天際線,使得主入口景觀豐滿有層次感(圖1)。
2.2中心綠地
中心綠地為一陽光大草坪,以休息亭為主景點。結合地形植物材料形成大疏大密的景觀效果,喬木層以樸樹、金桂、四季桂、香樟、紅楓等形成綠色空間格局,構筑常綠與落葉交融的植物景觀。灌木層以海棠、不同季節櫻花、杜鵑、茶花等開花植物以及紫葉李等色葉植物,杜英、海桐、紅葉石楠等常綠灌木構筑綠色二級空間。以黑麥草和矮生百慕大混播草坪等構筑綠地空間底色[3](圖2)。
2.3小區道路景觀綠化
列植行道樹,以體現植物景觀統一感,以銀杏和杜英配置為主,做到落葉與常綠喬木的合理搭配(圖2)。道路一側種植中低喬木及灌木,突出四季變化的感覺。配置植物:櫻花、海桐茶花等。其主要功能是在滿足行走的前提下,盡量讓場地開場空曠,保證人流的暢通。
2.4 水系駁岸景觀綠化
群落式的布局方式,有放有收,采用自然生態的植物。水邊配以豐富的水生植物,形成空間自然,生態多樣,野鳥棲息的環境。配置植物:香樟、桂花、合歡、銀杏、柳樹、木芙蓉等。并配置挺水植物:慈姑、旱房傘、再力花、鳶尾、唐菖蒲等。在自然駁岸景石間配以麥冬、紫鵑、紅花繼木、南天竹等。喬灌木的合理搭配,做到四季有景可賞(圖3、圖4)。
2.5組團景觀綠化
組團綠地主要是滿足房屋基礎的生態綠化,相對集中地的休閑娛樂及體育運動。因此應根據場地的大小和周邊設施的要求進行合理設計,保證屋基得到保護的同時還得到美化,提供必要的觀賞層次和運動空間。
設計強調均好性原則,每戶配以1-2株大喬木及若干中低小喬木,并留有一定的綠地面積,以供業主自由發揮,配置植物:櫸樹、香樟、桂花、石榴、海棠、紫薇等。植物的配置需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以“林蔭型”綠化占主導,加強小區各組團的植物造景效果,增加綠化地的色彩,為居民創造一個距離合適,園林景觀優美,綠化充分,環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4]。
2.6架空層景觀綠化
小區部分樓層為架空層,設計中亦充分利用,以發揮其交通、休息、娛樂、健身等功能,在景觀設計上巧妙運用借景,框景、障景等手法,讓室內空間向戶外延伸,起到增加空間,加大景深的作用,在植物的選擇上充分考慮耐蔭性抗風性強的八角金盤,小葉梔子,桃葉珊瑚等結合一些健身器材,休閑桌椅,小景墻共同營造一個親切溫馨,富有情趣的公共活動空間。
3小區主要選用的喬木、灌木、藤本、草坪品種:
4結束語
現如今,居民越來越關心小區的植物景觀設計,而綠地率的提高和小區居住環境品質的提升,與合理進行植物配置的選擇和造景息息相關。居住區的綠地根據不同的立地環境對其植物景觀要求不同,有強調視覺沖擊力的、有強調使用性的、有強調生態保護需求的,針對不同場地要求設計形式多樣的綠地景觀,是保證房地產景觀樓盤品質的關鍵[3]。
參考文獻:
[1]鮑平秋.園林植物的生態類群與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沈赟彥.淺談眾安理想灣景觀設計.2012
[3]劉榮鳳.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應用.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4]宣其英.淺談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和可持續發展.云南:建材發展導向,2011
作者簡介:
宣其英/1978年生/ 浙江省諸暨市人 /高級工程師/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風景園林專業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設計。
張高峰/1983年生/杭州市蕭山區人/建筑設計工程師/工藝美術師/ 浙江大學工學學士/長期從事建筑規劃與設計、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