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中老師除了必須設置多層次任務,還應該應用一套針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進行調控與檢測。讓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設置任務;科學評價;評價形式
本人從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已有二十幾年,教學效果總在本校備課中均值以上,但是很難取得較高成績。自從去年承擔校級課題《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任務之后,發現教學水平不能大幅度提高,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息息相關。而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方法也息息相關。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除了精心設計與實施新型的課堂教學策略之外,還在于利用課堂教學評價進行適時調控與檢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一、設置任務是實施科學評價的基礎
任務型課堂教學中,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力完成任務或任務的一部分,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就感。如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完成背誦、造句的任務,而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應完成創新性、應用性較強的任務(如角色表演、采訪等),但取得評價結果是一樣的。這就體現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發展”的評價目標。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B 2b時,我設計了“當小記者”的任務,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應用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 I like fruit for breakfast.等交際語言。
首先,采訪前準備環節。讓學生仔細閱讀2b的文章后在卡片上設計關于飲食習慣可以采訪的至少三個問題。完成后,把卡片交給六人合作學習小組組長。對完成的成員,老師應適時說些鼓勵的話如“Good!” “Wonderful!”“Well done!”等并在最佳搭檔評價表的“基本完成任務”等方面予以加分,并對基礎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機會和傾斜,因為這是他們表現自我的最好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讓他們樂學。
其次,采訪中記錄環節。組長把收到的卡片打亂,重新發給小組成員,確保學生拿到的卡片跟他自己的不一樣。讓他們了解別人的想法是否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是否可以借鑒學習。然后由設計卡片成員依據卡片上的問題進行采訪,被采訪的成員就在卡片上進行記錄。其他成員要關注采訪全過程。最后每個學習小組在活動結束后要派一對最佳組合代表本組進行班級比賽。
最后,采訪后匯報環節。八個學習小組各派一對最佳組合進行表演。表演過程中,老師對于表演效果進行點評,并根據最佳學習小組評價表中“基本完成任務”“較好完成任務”及“出色完成任務”進行加分,以表示這是整組同學共同勞動的結果。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并適時記錄采訪信息,采訪結束后,如果有人能根據采訪信息進行匯報,搭檔可以進行補充,老師根據最佳搭檔評價表中“基本完成任務”“較好完成任務”及“出色完成任務”進行加分,以表示這是搭檔共同勞動的結果。
通過上面不同層次不同任務以及行之有效的科學評價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事干、有所得,處處體現自我,學生當然樂學。
二、科學評價的幾種類型
1.分散評價法
為了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取一些英語知識和養成良好英語交際的習慣,有必要采取分散評價法。對上課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問題效果好的,計一分,月份結束后加入“最佳搭檔得分”,作為最佳搭檔成績的一部分。實施這種評價,有利于學生在毫無心理壓力的狀態下,自覺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尤其是激發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和自覺實踐的情感。
2.任務完成評價法
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每節課教師或多或少會設計任務讓學生通過課堂活動來完成。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讓他們完成層次不同的任務,盡量讓班里每一位學生感覺到老師設計的任務中也有自己能完成的。激發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欲望,使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
3.創新獎勵評價法
學生完成任務時,大部分學生會使用老師給予知識點完成任務。但是總有一些學得比較好的學生會使用課本以外的句子出色完成任務,除了按評價表中最高級別評價項目“出色完成任務”進行加分外,教師應當再按創新獎勵評價法進行累計加分。我通常要求學生能給一些something new or something creative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固然,在個人加分或小組加分方面,這個分值是最高的,如寫作時,首先要求學生模仿課文中文章寫,但學生能寫出跟課文與眾不同的、讓人耳目一新就給學生加分。
三、科學評價的具體形式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需要通過二人搭檔或六人學習小組來完成。每堂課都要及時評價,評價表由2個科代表分別負責最佳搭檔和最佳六人學習小組登記。每月統計一次,根據總分高低,分別評出最佳搭檔和最佳六人學習小組“月冠軍”“月亞軍”和“月季軍”。每學期再統計一次,根據總分高低,分別評出最佳搭檔和最佳六人學習小組“季冠軍”“季亞軍”和“季季軍”。對于獲獎的搭檔或小組除了精神上的獎勵外,還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這樣月月有驚喜、季季有結果能持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經過一年多教學試驗和研究表明,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設計不同層次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完成用不同評價標準來評價不同層次學生,通過月表彰和季總結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幅度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在2014-2015學年上全區統一命題考試中,實驗班的英語平均成績超過同備課組第二名班級均分5分以上。實驗結果證明:實施科學評價可以激發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2).
[2]廖曉青.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和課堂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11).
作者簡介:方永輝(1968.11.25),男,福建省廈門市,現職稱:一級教師,學歷:大學,研究方向:中學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