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亞萍 沈亞強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金華 321004)
教學質量是中職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是提高中職教育吸引力的關鍵因素。國內關于普通教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并在2001年以后成為研究熱點,這與當時我國新一輪普通教育課程改革密切相關。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以及相關課程與教學改革政策的頒布,中職教學有效性問題也逐漸成為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筆者在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的基礎上,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2005—2013年間收錄的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相關研究的學術論文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期為中職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提供參考。
筆者以“中職”和“教學有效性”為主題詞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全面檢索,并將時間限制在2005—2013年(2014年數據不完整暫不統計),共檢索到667篇文獻。進行初步篩選,去除重復文獻以及國內國際會議、報紙、文件講話、商業評論等非學術類文獻,最終得到有效文獻392篇,包括期刊學術論文363篇,碩士學位論文29篇。
根據研究文獻刊發年份對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其研究歷史、現狀、趨勢。從2005年第一篇關于中職教學有效性方面的論文算起,至2013年共發表相關論文392篇。2005—2013年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領域的研究文獻刊發年份分布如下頁圖1所示,可以看出,2005—2007為起步階段,共有7篇論文。可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是在教學有效性在普通教育領域成為研究熱點較長時間之后才有研究者開始關注的。2008—2013年為快速發展階段,6年間論文增長率為89.5%,尤其是2010—2011年間的論文增長數量最為明顯,這與2010年國家出臺了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密切相關。《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作為重點,相應地得到了學界對中職教學有效性的重視。隨著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近幾年有關中職教學有效性的論文數量一直保持持續增長,學界對中職教學有效性的興趣呈現井噴之勢。

圖1 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文獻刊發年份分布圖
根據研究者所屬機構分類對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其研究主力軍及主要研究形式。2005—2013年,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者分類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知,在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人員中,職業院校教師①占86.2%,高校研究者②占13.8%。可見,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領域的研究主力軍是職業院校的一線教師。
筆者認為,與其他論文相比,碩士學位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一般來說,核心期刊論文比其他期刊論文學術水平更高。筆者分別對29篇碩士學位論文和15篇核心期刊論文的作者所在機構進行統計。29篇碩士學位論文作者所在機構中,以華東師范大學4篇為最多,其后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各3篇。而在15篇核心期刊論文中,作者所在機構為研究機構或高等院校的只有2篇,其余13篇均來自職業院校。可見,在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方面,職業院校教師顯露出不俗的實力和潛力。

表1 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者分類表
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的課程呈現多樣化。教學是課程的實施環節,不同課程類型所對應的教學有效性研究也有較大差異。為了解目前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領域對不同類型課程所對應研究的比重,筆者將363篇期刊學術論文和29篇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分類,如表2所示。其中,文化課指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物理、體育、德育等課程,也包括職業指導、法律、心理學等與中職學生就業密切相關的課程,這部分課程與普通教育所設課程最接近。專業理論課指根據中職不同專業所設置對應的用于教授專業知識但區別于操作實訓課的課程。專業實訓課指需要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來鍛煉職業技能的課程。其他部分是指研究者沒有明確對哪類課程所對應的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而只是探討中職教學有效性的普適理論。

表2 研究文獻內容分類表
從表2可以看出,研究者們對于文化課所對應的中職教學有效性的探索所占比例最大,為62.5%。專業理論課相應的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所占比例為28.8%,專業實訓課對應的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所占比例最少,僅為2.3%。可見,研究者對于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并沒有把重心放在專業課上,尤其是專業實訓課的教學有效性研究還處于非常薄弱階段。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主體是職業院校的一線教師,他們的科研水平相對薄弱,對于未知領域的探索能力有限,所以其在研究過程中多借鑒普通教育的研究成果。而中職教學與普通教育教學最接近的部分就是文化課教學,兩者的差別主要在于學生的基礎,所以,在中職文化課教學有效性領域的探索相對來說較容易。第二,目前我國中職學校因設備落后和“雙師型”教師缺乏等原因導致中職教學理論化傾向比較嚴重,而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主體是職業院校的一線教師,所以相應地對中職教學有效性的探索以文化課所對應的教學有效性為主。第三,中職教育開設專業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跟職業相關的實踐性知識,而實踐性知識是一種需要通過操作的形式掌握知識。目前,學術界對于實踐性知識的探索有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職專業課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中職教學有效性的內涵是研究中職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但目前學術界并沒有形成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獨特內涵。教學本身就是一項復雜而多變的過程,并且不可重復性,這就造成了教學有效性概念界定的困難。目前,學術界對教學有效性內涵的理解還比較模糊、片面,而中職教學有效性領域的研究者又往往是借用普通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內涵,所以,在中職教學有效性內涵研究方面還存在著嚴重不足。
有學者意識到職業教育的課程、知識特點、人才培養目標等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具有很大差別,這導致中職教學有效性的內涵不能簡單套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兩者在本質上存在一定的區別。郭鑫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提出對中職課堂教學有效性概念的界定要考慮職業教育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并且還要符合課堂教學價值觀和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但其給出的中職教學有效性的內涵中依然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
有學者從教學效率的角度定義中職教學有效性。陳頌陽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出中職學校項目教學有效性是指項目教學能實施預期的教學目標,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如學校投入、教師付出、學生收獲之間的效益值。也有學者從關注學生的角度探討了中職教學有效性的概念。周如俊認為,中職專業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內涵是突出學生職業能力教學目標的設計,以任務或項目驅動的教學形式、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重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并針對不同專業課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較好發展的教學過程。筆者認為,從學生的角度界定中職教學有效性的內涵更符合教育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而簡單地從效率的角度界定中職教學有效的內涵,必然會影響到教學有效性評價趨于“分數化”、“功利化”,導致以學生的成績和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情況來衡量教學有效性成為普遍方式。
職業院校教師作為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的主力軍,對中職教學具有豐富的直接經驗,所以在提高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方面成果豐厚。但如前所述,目前研究者在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方面重心依然在文化課上,對于中職專業課的教學有效性研究較少。而研究者對于提高中職文化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多是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并借鑒普通教育相應課程的教學有效性策略而提出的。
提高中職專業理論課教學有效性策略方面的研究,部分職業院校教師是將普通教育領域里的教學方法用到中職專業理論課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上海市浦東新區內的中職學校自2009年開始以商貿類專業為試點,采用了包括自學、練習、討論、講解、反饋等環節的“嘗試教學法”以提高中職專業課教學的有效性,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也有學者提出從創新課堂組織形式來提高中職專業理論課的教學有效性,如安吉職教中心提出了“小組合作、導學展一體”的課堂設想,即將課堂實施分為“預習、小展示、大展示、點評、反饋”五個環節進行,經過試點取得了較好效果。
研究者對于中職專業實訓課的研究較少,研究成果也多為職業院校教師的經驗總結,缺乏理論支撐,也難見鮮明的觀點。林瑾結合自己對于中職導游服務實訓課的從教經驗,分析了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中職導游服務實訓課有效性的措施:倡導合作學習、加強校企合作、營造仿真實訓環境、建立師生合作教學關系、健全評價機制。謝春明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職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和相關理論,提出通過設置中職學校電子專業實訓課程內容的專業基礎技能模塊和崗位技能模塊,并以多樣化教學、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問題意識、將企業教學實習納入實訓課程體系等措施來提高中職電子專業實訓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以及相應政策的出臺,我國對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不斷升溫,研究成果呈井噴式增長。但研究成果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極少,甚至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相關的博士論文。而職業院校教師作為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的主力軍,在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其研究成果多是工作經驗的總結,缺乏系統理論的支撐,故必須加強理論修養,以系統的理論知識為指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目前,中職教學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合作完成的較少,合作形式主要有中職學校與當地教研室合作、中職學校與高校職業教育研究所合作、中等職業學校校際合作以及職業院校內教師間的合作等。盡管合作研究的形式已呈現多樣性,但依然不足。所以,研究者需加強合作研究,尤其是加強職業院校教師與高等院校教師、職業教育領域專家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職業院校教師研究成果呈現“經驗總結”的現象,幫助教師從一定的理論高度來審視經驗,提升研究層次。職業院校教師也可以為普通高等院校教師提供鮮活的案例和素材。
目前,我國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大多還是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教學有效性研究成果的類推,缺乏自己的特色。朱德全曾指出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長期以來偏重對教育學、高等教育學研究范式的借鑒和模仿,導致了我國職業教育學長期處于缺乏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困境。不可否認,“中職教學有效性”首先是教學有效性,既然是教學有效性,那就必然與普通教育教學有效性有諸多相似之處。我們當然可以合理地借鑒相關研究成果,推進中職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發展。但更為重要的是,以“中等職業教育”為立足點凸顯中職教學有效性的特色,研究中職教學有效性的內涵,構建符合中職特色的教學理論,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另外,一方面要從“中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特殊性出發,尤其需要加強對專業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結合不同專業所對應的專業課的特點進行專門研究,從而得出具有說服力的針對某一專業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高等學校附屬的中職部、技工學校(技師學院,下同)等學校的各類教師。②包括高校的教師和學生、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7(1):39-42.
[2]郭鑫.職業院校項目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3]陳頌陽.中職學校項目教學有效性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3.
[4]周如俊.當前中職校專業課程有效教學的“對接”策略[J].職教論壇,2011(6):37-39.
[5]劉瑞.“嘗試教學法”在中職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職教論壇,2012(9):60-63.
[6]朱求勝.中職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有效性思考與實踐[J].職業,2013(24):119-120.
[7]林瑾.淺議中職導游服務實訓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職業技術,2010(4):42-43.
[8]魏剛華.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實訓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9]杜小芳.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J].中國統計,2010(11):24-26.
[10]朱德全.當前職業教育科學研究應處理好的五種關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