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斌
【摘 要】涉稅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之一,涉稅事項的會計處理是不同層次、不同崗位會計專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本文從職業教育培養的目標出發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改革與完善課程體系,根據涉稅課程的特點積極探索各種教學方法,以期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 ? ?涉稅課程 ? ? 教學改革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發展的最基本要求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2000年,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重任。”2005年,教育部提出:“職業教育要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有效促進學生就業的需要?!币虼?,高職教育課程教學要圍繞“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來構建、實施和組織,促進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向實用技能的轉化,使學生成為具備基本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架起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的橋梁。
一、涉稅課程在會計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定,強制地、無償地參與國民收入和社會產品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它是一個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經濟效益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國家和企業的高度重視。掌握一定的稅收理論知識,熟悉稅收法規制度,正確進行各種稅費的計算與申報,對涉稅交易和事項進行會計處理,乃至采用合法手段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的稅收籌劃等等,是不同層次、不同崗位會計專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因此,涉稅課程是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內容之一。
二、涉稅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培養目標不明晰
涉稅課程要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培養技能型人才,滿足社會需求”的宗旨,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適應崗位的需要為已任。而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對涉稅課程認識不清,課程教學僅限于各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和象征性的幾張納稅申報表的填制,對現實中的稅務登記、辦稅流程、納稅申報、稅務處理未做出全面展示。學校也沒有建立相關的模擬實驗室和實訓設備,沒有配備電子報稅軟件,學生掌握的稅收知識、技能與實際工作所需要的還存在著不小的距離,這使學生畢業后無法馬上適應工作崗位。
(二)課程體系設置混亂
目前,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都開設有涉稅課程,主要包括經濟法、稅法、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稅務會計、納稅實務、納稅籌劃等。這些涉稅課程設置雖然能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涉稅基本知識,但整體來說課程設置比較凌亂,缺乏一個統一的自下而上、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開設的課程比較隨意,有的學校開3門課程,有的學校開設五六門課程,在教學安排上內容交叉、重復,在課時安排上,課時短而且不連續,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分配不均衡。學生學完涉稅課程后,整體感覺所學的知識點混亂,對涉稅業務整體認知度不強,運用知識能力和處理業務能力較差,畢業后的學生無法勝任涉稅崗位的需求。
(三)涉稅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在涉稅課程教學中,教師多以講授為主,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傳授學生企業主要涉及哪些稅種,這些稅種如何計算和申報,而沒有給予學生思考和探討的時間。在教學中,雖然采用了案例教學法,但運用的范圍較小,只針對單個的稅種進行計算,而沒有進行綜合業務的處理和考慮其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實踐課時少,在實踐中強調學生根據實訓資料進行單純的稅種的計算和會計分錄的編制,沒有提供學生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并靈活運用這些理論知識,無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造成學生畢業后難以立即勝任稅務工作。
三、涉稅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完善
(一)根據崗位需求確定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對企業的實地調研,深入了解企業會計崗位對涉稅人才的需求,分析崗位的技能要求與工作任務,確定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形成涉稅人才培養方案,從而確定涉稅課程教學目標。本文在明確職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以涉稅會計類崗位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任務流程,確定崗位能力要求。
(二)完善涉稅課程體系
涉稅課程體系是以介紹我國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和稅收政策及實踐操作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在開設時要充分考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高度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遵循涉稅課程教與學規律,采用階梯式漸進法對涉稅課程進行系統的重構??梢苑譃槿齻€模塊:
1.基礎能力模塊
該模塊由稅法與職業道德、認知實訓和單項涉稅業務實訓三門課程組成,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稅法與職業道德這門課程是對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內容重復的經濟法、稅法、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納稅實務等課程內容整合、提升、優化而形成,其主要內容包括:稅務登記、辦理流程;各稅種(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的介紹、計算;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介紹以及違反法律規定的相關處罰。認知實訓是引導學生了解涉稅知識的入門實訓課程,建議采用實地體驗法、情景模擬法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深刻領悟涉稅課程體系的內涵與涉稅業務的辦理流程。單項涉稅實訓課程主要訓練學生對單個稅種的理解、計算與相應的賬務處理,它是進行綜合實訓課程的基礎與前提,主要包括:增值稅實訓模塊、營業稅實訓模塊、消費稅實訓模塊、企業所得稅實訓模塊等各個稅種實訓。
2.綜合能力模塊
該模塊由稅務會計與納稅申報、綜合模擬實訓兩門課程構成,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稅務會計與納稅申報課程由稅務會計、財務會計、納稅實務等課程的內容整合而成,主要內容應包括各種涉稅業務的綜合會計處理、各個稅種稅務報表的編制及納稅申報、納稅申報軟件的操作。綜合模擬實訓分小組進行,采用情景模擬法進行仿真實訓,設置企業、銀行、稅務等相關部門,由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涉稅業務的處理,真實體會現實中涉稅業務的處理流程與方式。同時,綜合模擬實訓內容應該包括各個行業涉稅業務的綜合會計處理,實訓時,教師應按企業行業性質發布多個實訓模塊(實訓任務),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模塊、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模塊、交通運輸業企業模塊、娛樂服務業企業模塊等,每個小組可任選一實訓模塊(實訓任務)進行實訓,要求完成實訓企業的稅務登記、企業業務所涉及的各個稅種的計算、涉稅業務會計處理、各稅種稅務報表的編制與申報、稅款的繳納等實訓任務。各個小組可以交流探討,可以查尋搜集相關資料,教師作為協調者或管理者,協助各個小組完成實訓任務。
3.發展能力模塊
該模塊由納稅籌劃和頂崗實訓二門課程構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納稅籌劃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既要對國家的稅法、稅收優惠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又要非常熟悉企業情況和運營模式,而且還要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頂崗實訓要求學生進入企業進行涉稅事務的實踐操作,實訓結束后,要求學生上交頂崗實訓總結和實訓心得。
在高職會計專業涉稅課程教學中,我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牢牢把握稅收課程特點,科學設置課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曉紅.涉稅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2013(4):123-126.
[2]宋媛光,張箏,李楠.會計學專業涉稅事務處理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冶金教育,2013(4):17-19.
[3]李品芳.稅法課程的現狀及教改思路[J].中國電力教育,2010(2):22-23.
[4]陳少英.我國高校稅法教學改革的思考[J].云南大學學報,2010(1):59-60.
[5]周宇霞.高職院校財經專業稅收類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探析[J].會計之友, 2009(6):19-21.
[6]王信平.高職稅務會計課程開發的頂層設計[J].科技文匯,2012(6):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