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明
摘 要:從培養合作意識的前提、學習任務的分配與課后總結、課堂設置情景交際、實現合作意識的提高、初中英語學科本身于合作意識的體現等幾個方面對初中英語如何造就學生合作意識進行全面解析和闡述。
關鍵詞:初中英語;合作意識;設置情景
人,是群體性動物,所以單獨進行工作和生活的情況相對較少,而在人們進行群體性活動的時候,合作幾乎處處可尋,由此可見,合作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而對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就需要教育者引起極大關注。處在信息時代,一切更新換代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而教學方式也不可避免地進入更新的地步,新型教學方式要求教育者不能簡單地進行知識傳輸,更要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和綜合素質,以實現全面人才的培養。而在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過程中,教育者更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而初中英語不失為一個對學生進行培養的工具。
一、培養合作意識的前提
合作意識的產生來自于任務或內容的分工,教育者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培養的前提,就是要善于設計和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都參與到合作中來。那么接下來,我就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任務的設計和布置這個問題進行解析。
傳統教學方式過于刻板和僵硬,不懂靈活變化,很容易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知識的有效傳遞,而造成這種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者所發布的學習任務過于煩瑣和無趣,讓學生無法進行高效的學習,只能不斷地重復單詞和句式以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忽略掉了自己學習效率的重要性,進而十分影響教育者的教學效果,阻滯教學流程。所以教育者要十分重視教學任務的發布,確保學生能維持足夠的興趣完成教學內容。
二、學習任務的分配與課后總結
初中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所以學習初中英語需要學生進行文字、語言上的交流和溝通,這就形成了進行合作的基礎條件,接下來就是如何對發布任務進行人員職責的分配,以求實現平衡的合作環境。教育者發布的學習任務不能獨立性太強,一定要觀察和衡量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優劣之處,完成任務對學生的契合分配。當學習任務到達每個學生的手上之后,除非學生完成過程中偏離教學目標或者完成任務未按指定要求,教師就不要再進行干預和指導了,這個過程屬于學生進行合作意識建立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合作的時候進行觀察和記錄,在全班集體完成所有任務之后,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分析,然后對學生提出建議,用以規范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學生合作意識的從優發展。
三、課堂設置情景交際,實現合作意識的提高
在課堂上,學生更易于集中進行教學管理,所以教育者不能在課堂上單調地進行枯燥說教,要總結教學經驗,盡量在教學方式上實現靈活多變和富有趣味性。如何實現這種靈活多變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呢?這就需要教育者切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交際,并將初中英語設置為交際語言,比如:在問候的時候,讓學生使用“How do you do?”或者“How are you?”。具體做法為: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和設計與這堂課所授課程內容相關的情景交際,并且在課堂上把整個班集體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對小組里的學生進行情景交際內容的布置,并給他們幾分鐘的時間進行情景中人員的分配,最后讓學生模擬情景中的對話或交談,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雙重
目的。
四、初中英語學科本身對于合作意識的體現
英語的發展過程伴隨著許多歐洲民族之間的廝殺和兼并,英語的形成是幾個民族語言的融合產物,所以,英語本身就是合作意識的一種體現。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對學生普及英語的起源和發展歷程,讓學生不僅了解英語該如何應用,更要讓他們知曉英語的歷史,這對于其進行合作意識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啟迪效力。而教育者在進行英語發展歷程普及的過程中,不要太過明顯地直接普及,要生動地再現英語形成過程中關于合作的場景,如果需要的話,讓學生體驗達成合作的過程,以便學生更好地建立合作意識,從而實現高效合作。
總之,教育者若要以初中英語來造就學生的合作意識,就要重視并精心準備對學生布置的教學任務,做好學習任務的分配和課后總結,在課堂中注意設置情景交際,讓學生參與其中,對合作意識進行親身體驗,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體現英語本身所表現的合作意識,從而實現學生合作意識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丁麗如.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優勢,有效幫扶初中英語困生[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1(11).
[2]裘平.淺談新課標下提高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2).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