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青
摘 要:體育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掌握規定的運動技能,理解動作概念。體育課效果的好壞,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才能確保體育訓練順利進行,這也是田徑運動訓練中的核心。田徑訓練中學生的訓練興趣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在了解學生體育興趣需要的基礎上進行訓練,才能使體育訓練工作事半功倍。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習興趣;田徑訓練
對于中學體育教育來說,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訓練興趣決定了項目的訓練成果。運動興趣作為中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傾向,是進行體育訓練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體育訓練效率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田徑這種重視訓練方式的體育項目中,教師更需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體育訓練興趣,確保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訓練中來。本文就如何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行了討論,在分析激發學生體育訓練興趣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通過激發興趣提升訓練成果的重要教學途徑,希望能夠對體育教學訓練有所幫助。
一、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必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才能確保體育訓練順利進行,這也是田徑運動訓練中的核心。一般情況下,在田徑訓練中,學生的興趣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興趣是和體育訓練教學活動直接相關,對于一些對田徑運動本身就很感興趣的學生來說,訓練可以激發他們的直接興趣,不需要通過特定渠道和教學措施來激發。而間接興趣則是要通過一些或者某種特定的傳導機制形成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興趣,相對于直接興趣來說,間接興趣更具有教學研究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訓練興奮點,將興奮點和田徑訓練進行積極的聯系,通過一定興趣激發教學措施將學生對其他事物的興趣轉移到田徑訓練上。因此,要激發學生對田徑的訓練要在深入了解學生實際需要的基礎上制訂合理的訓練措施。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分析,興趣源于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通常分為生理享受和精神認同感等幾個方面的需求,而學生群體通常比較重視物質享受和精神認同感兩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需求動態做好及時的了解,對于自我認同感需求的學生要及時對他的進步予以肯定,感受到自我價值被認同;對于重視生理方面需求的學生,教師要采取形式多樣的訓練措施,根據學生體質的變化規律,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制訂的訓練計劃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完成計劃所帶來的成就感以及訓練內容和形式的預約程度,使學生的不同需求能夠在訓練中得到滿足。
二、學生體育訓練主要途徑
1.設置背景故事,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中學生處于心理成長時期,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和情節性強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在進行田徑訓練之前構建一個和田徑訓練有關的背景故事能夠讓學生迅速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徑訓練中來。如,在“往返跑”訓練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準備活動后教師進行動作演示,學生在教師的簡單講解后模仿教師的動作,因為這種教學方法十分枯燥,而且缺乏訓練的互動性,導致很多學生在訓練中失去興趣。為了讓學生對訓練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引用背景故事的方法為訓練做好鋪墊,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戰爭現場,為了能夠順利打擊對方掩體,要從對面陣地搬運爆破筒。”要通過迅速往返的方法實現這一“戰斗目標”。這種“戰斗指令”式的訓練方式有效地使學生投入到訓練當中。
2.以游戲形式提升田徑訓練趣味性
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將體育訓練和競技類游戲充分地結合到一起,通過緊張刺激的游戲方式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學生在競技中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速度、體能、耐力、協調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提升。如,在百米接力或往返跑訓練時可以將訓練的學生三到五人分為一組,以組為訓練單位進行訓練,活動的主體內容可以承接之前講述的活動背景故事,將整個游戲活動設定為“爆破任務往返跑”,優先完成“爆破任務”的小組進入循環淘汰賽,直到在訓練中角逐出前三組,對這些同學給予差異化訓練或物質獎勵的方式激勵。通過這種訓練方法使學生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注意力十分集中,在最短的教學時間內掌握動作要領,提前完成了訓練內容。
3.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制訂不同的訓練計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者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到鼓舞或階段性成果才能產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有針對性的階段性訓練計劃對田徑訓練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體能、思想動態以及興趣變化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通過積極分析不同學生之間在需求、興趣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差異選擇不同的訓練計劃,做到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制訂有效的訓練措施。舉例來說,不同個性的學生的運動表現上有較大差異,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運動負荷量、訓練時間上做差別化處理,不宜強調步調一致。在訓練項目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訓練需求和自身特長對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將訓練偏好相同的或者需要加強訓練相同項目的學生集中到同組訓練。課堂上要盡量縮短理論講解和集體動作演示所占用的時間,將課堂盡可能多時間交給學生。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在有針對性進行體育訓練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訓練需求,實現體能的更全方面發展,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4.肯定學生的訓練成果,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
肯定學生的訓練成果是調動學生訓練積極性的最主要方法。每個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教師的稱贊和認可,是學生順利進行下一階段訓練的持續性保障。在日常的田徑訓練中,很多學生會因為訓練內容的枯燥以及訓練強度超負荷使自己難以進行持續性訓練,這就需要教師將訓練分為不同階段,在學生完成階段性訓練后就予以積極肯定,這些激勵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語言方面的激勵,語言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得語言激勵成為日常訓練中最常用的激勵措施,體育訓練中的語言激勵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如在耐力訓練時,教師可以以感同身受的表情和動作對學生進行語言激勵,“再堅持幾秒”“再做最后一組”這些話語對于筋疲力盡的學生來說無異于一只強心劑,能夠讓學生繼續堅持并完成訓練動作;其次是參與激勵,這種激勵方式是田徑訓練中比較有效的一種激勵方式,教師在激勵的同時和學生一同訓練,能夠在激勵的過程中演示訓練規范動作,同時指導學生的訓練動作,教師還可以在同學生訓練過程中選拔“種子選手”,進行重點培養,這樣能讓有潛力的學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自我訓練要求,提升自我價值認知,從而提升訓練效果。最后是關愛激勵訓練法,這種方法注重在訓練期間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不同于語言激勵的是,關愛激勵更加關注學生本身,教師要在平時生活中對學生多加留意,及時發現學生生活中的困難,在訓練中要對可能發生意外的訓練環節對學生提出及時的提醒等。通過充分的教學實踐表明,這些激勵教學措施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投入地參與田徑訓練中,更好更快地掌握田徑訓練技巧,顯著提升了田徑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田徑訓練中學生的訓練興趣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在了解學生體育興趣需要的基礎上進行訓練,就能使體育訓練工作事半功倍。同時要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氣氛中得到訓練,在提升訓練效率的同時也享受體育帶來的最原始的運動樂趣,從而實現體育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建祥.淺談體育課的興趣教學.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出版社,1994-04.
[2]體育美學研究與應用.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04.
[3]趙萬貴.體育課引趣八法.學校體育,1994-0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