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微博的崛起將傳統受眾從被禁錮的話語表達中完全解放出來,使被動的“受眾”成為主動的“用戶”,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信息與話語壟斷。微博具備容納用戶參與其中的能力,媒介不再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是成為人人可以使用、人人可以參與的真正的“中介”或“平臺”,這種情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運用微博的正面力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 ? ? 思想政治教育 ? ? 微博
微博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新型網絡傳播媒體,以交流靈活性、內容簡潔性和傳播便捷性等一系列特點備受大學生的肯定與認可。這種新媒體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了巨大影響,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為微博上不乏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可能會煽動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導致他們被不良分子利用。如何運用微博的正面力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重要任務。
一、面對挑戰,構建微博交流平臺
微博的崛起,將傳統受眾從被禁錮的話語表達中完全解放出來,使被動的“受眾”成為主動的“用戶”,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信息與話語壟斷。微博具備容納用戶參與其中的能力,媒介不再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是成為人人可以使用、人人可以參與的真正的“中介”或“平臺”。由此一來,高校傳統的灌輸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難以完全適應大學生快速發展的需要。高校要正視微博的力量,主動構建微博交流平臺,及時搶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
第一,高校要開通官方微博,及時發布學校的各種信息和新聞,仔細查看學生的評論與留言,并主動回復學生關注的熱點,解決他們的難題,構筑起學校與學生之間交流與聯系的新“紐帶”。
第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開通自己的微博,他們是實施思政教育的主導者,不應只停留于看微博,還應該主動寫微博,通過微博保持與學生的常態交流,并通過學生的回復洞悉他們的思想變化,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及時的干預和疏導。
第三,高校思政教育有關部門還應該積極構建微博分類平臺,比如院系微博、班級微博、學生黨員微博、學生社團微博、心理咨詢微博等,對學生進行分類引導,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改變思想,改進教育傳播技巧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博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給人們交流信息、加強聯系提供了方便。但是網絡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微博也不例外,微博平臺上不乏一些居心不良之人,他們利用微博散播各種不良信息,蠱惑人心,大學生由于辨別是非能力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受到煽動,這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但是,即使微博存在一些弊端,但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妄想阻止學生使用微博,這樣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轉變觀念,更新思想,與時俱進,正視微博給當今大學生帶來的種種影響,要從現實世界的教育者變為虛擬世界的引導者,在微博世界中構建和諧平等、民主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微博世界中,教育者要站在平視的角度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要以良師益友的身份面對學生,多交流少灌輸,多疏導少封堵,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卸下心理負擔,敞開心扉,與教育者暢所欲言,從而為教育者發現學生思想動態提供契機,最終使大學生自覺認同教育者傳播的教育要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三、提高素養,正確使用微博平臺
眾所周知,微博是一個完全無屏障化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表言論。面對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如果大學生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很有可能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有鑒于此,高校要積極提高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即提高他們解讀和判斷各種網絡信息的能力。
第一,高校可以開設專門的網絡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并將其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融合,擴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第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組織針對網上熱點與焦點新聞事件的討論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實際案例,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并進行自覺內省與領悟,從微博事件中得到啟發與警示,逐步提升網絡信息判斷能力。
第三,高校可以舉辦專題講座或學術沙龍,邀請資深網絡媒體人士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地交流,引導大學生認識網絡媒介的本質,善用微博,不盲從、不跟風、不造謠,讓微博成為調劑生活的有力工具,而不是被微博所利用,讓微博喧賓奪主。
如今,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微博賬戶,微博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視這種發展形勢,不能阻止大學生接觸微博,而是要將微博平臺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不斷創新思政教育的途徑與方式,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讓微博成為思政教育的“助推器”和“潤滑劑”,真正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CNNIC發布《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1/t20110118 20250.html, 201l-01-19.
[2]闞道遠.微博興起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4]馬利.微博:組工文化建設的新載體[J].黨建研究,2010(12).
[5]孫衛華,張慶永.微博客傳播形態解析[J].傳媒觀察,2008(10).
[6]郝勝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微博”的挑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