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依
【摘 要】隨著高校不斷地擴招,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創業教育已悄悄滲入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培養出一批批技術性人才。本文的目的是探討創業教育視角下高職生的職業素質培養,旨在不斷提升高職生的職業素養,以使其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中去。
【關鍵詞】創業教育 ? ?職業素質培養 ? ?高職生 ? ? 問題 ? ? 途徑
一、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普遍重視。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高職院校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對高職生進行創業教育是順應知識經濟時代和適應知識社會的需要。其中,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職業素質的培養,可以培養高職生獨立而成熟的就業方式,使其能夠更好地走向社會。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比較晚,受到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創業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對高職生職業素質培養方面也缺乏相關的理論研究。因此,本課題在創業教育的視角下研究高職生職業素質培養,揭示我國現階段對高職生職業素質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系列對策,對完善更我國的創業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二、職業素質培養在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職業素質培養是創業教育的基礎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在不斷地增加,就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為應對這種不斷增大的就業壓力,高職院校越來越傾向于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不僅可以解決就業問題,而且也能夠在學生創業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帶動就業。職業素質培養是創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創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創業職業素質具有雙重性的內涵,對創業職業素質內涵的培養,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認知策略、創業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包含了創業教育的最基礎的課程,與職業性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創業教育的基礎。
(二)職業素質培養是高職院校培育人才的關鍵
職業素質培養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高職院校培育人才的關鍵。首先,創業職業素質的培養是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旨在去開發學生的創業潛能,培育更多的創業者,來適應已經到來的創業時代。其次,創業者職業素質的培養可以增強學生的職業化。職業素質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業個性品質和創業創新精神。最后,通過對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自我發展,實現自己的價值。
三、職業素質的內涵解析
創業職業素質已經內化成人的基本素質,是人在職業化素質中有待開發的基本素質潛能。它的形成和發展受到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能夠在社會實踐中表現出來并發揮作用,主要表現為身心組織要素、結構及其質量水平。在創業教育中,創業職業素質的內涵主要分為兩個層次:
(一)第一層次為基礎性素質
創業職業素質的第一個層次為基礎性素質。它主要包括文化基礎知識、認知策略和態度。首先,它包括文化基礎知識,任何一個創業者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這種知識的獲取一般是最常識、最基本、最大眾的、最基礎的,并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就可以得到;其次,它還包括認知策略和態度,它是指創業者所具備的認識事物的一種能力和態度,即具備創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認知能力和意識。
(二)第二層次為發展性素質
創業職業素質的第二個層次為發展性素質,它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首先,它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必須經過后天系統地學習而掌握的一系列專業知識和技能;其次,指的是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在掌握了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后,創業者還必須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具有面對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的意識以及具備面對創業困難時百折不撓的精神;最后,還包括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創業能力是指具有面對創業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職業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創業教育最早興起于美國,相對于外國而言,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比較晚,對其研究得也比較少。因此,我國在創業教育的職業素質培養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教育理念落后,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跟國外相比,我國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我國的教育理念相對來說比較落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現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用人單位的需求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但是,當今高等院校的創業教學理念仍然停留在原來的階段,沒有發生變化,沒能與時俱進。比如,過去許多用人單位比較注重專業技能,因此,許多高職院校便開始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今,用人單位在注重專業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人際交流、合作等錄用者的職業素養方面的內容,但學校仍然沒有改變教學理念,一如既往地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雖然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能,卻欠缺了工作中的人際交流和合作等方面的品質,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而被拒之門外。
(二)創業思想滲透性不強,創業環境差
職業素質培養中的一個問題是創業思想滲透性不強,創業環境差。一方面是我國國民的創業意識比較淡薄。第一,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重農抑商的傳統思想使我國市場經濟起步比較晚,工商業長期處于受壓抑的地位。第二,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學校更多地注重精英的培養,只有少數的學生成為創業者,其他大多數學生還是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受安居樂業思想的影響,滿足于現狀,缺乏創業意識和職業素養。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另一方面是缺乏創業的生態環境。我國政府在扶持企業、控制創業風險等方面的作為比較缺乏。在一項調查中,近80%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意愿,只有42%的大學生會真正實踐,最后成功的卻只有1%,成功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相關政策沒有落實到位,如銀行貸款、戶口檔案、注冊登記等環節上存在很多瓶頸,相關政策的缺失,使大部分創業者望而卻步。
(三)師資隊伍構建不合理,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我國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構建不合理。我國高職院校創業職業素養的老師大都是兼職型的,沒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傳授這門課程。創業教育的老師沒有定編定崗,沒有工作量,也沒有考評辦法,這種模式下的老師只是對職業素養進行輕輕的點撥,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其次,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也不合理。創業職業素質培養基本上都是以第二課堂的形式開設,以選修課等非強制性的方式進行教育,而講課的內容也只是重形式輕實質,重理論輕實踐,僅僅停留在理論課的基礎上。
五、高職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
(一)完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要培養一批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業型人才,我國應當完善教學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第一,學校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的優勢,先確定是否屬于創業型人才,然后對學生進行完善的職業規劃,制定適合學生自己的職業規劃,再對其進行引導,培養相應的職業素養,特別是對于有意向創業或已經實施創業的學生進行引導,努力挖掘他們的潛能,開發他們的創造性,培養能夠達到與職業相匹配的職業素養。第二,學校應及時跟進用人單位的用人動向、用人需求。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及時調整教育理念。此外,學校也不能因為學生畢業就結束對其的職業指導,更應對進入用人單位或自主創業的學生做及時的跟蹤分析,然后反饋到學校的教育當中來,可以促進學校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法。
(二)加強創業思想滲透,改善創業環境
由于重農抑商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國的創業氛圍不高,創業的生態環境比較惡劣。要加強我國的創業思想滲透,校園環境是一種最直接的熏陶方式,在校園中渲染創業氣氛,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創業意識。首先,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內容豐富的社團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社團事務中,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能增加學生的閱歷和創業動力。其次,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校內外實習的機會,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和鍛煉,為今后的自主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如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模擬創業大賽等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創新性,使學生能夠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
(三)構建合理的師資隊伍,合理設置課程
創業教育師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創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我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構建存在不合理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提高師資隊伍的水平。首先,應提高教師的專業性水平。在外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師資由學術水平較高的理論科研老師和來自企業或行業協會的具有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構成。如斯坦福大學的《創業管理》課程,其上課模式是一個課堂由兩位教師一起教授,一位是正式的教授,一位則是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兼職教師。我國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來豐富我國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其次,對于創業教師應當做到定崗定編,確定工作量,將其納入考核制度,使創業教師不再處于兼職型的狀態,此外還應每年定期對這些專職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創業教育的師資水平。
合理的課程設置也會提高職業素質培養的質量。長期以來,我國創業職業素質培養的課程都是以一種選修課的形式存在,且一般的課程模式都是“重形式輕實質,重理論輕實踐”,其課程設置存在極大的不合理性,我們應合理進行課程設置。首先,高職院校應當將職業素質培養設置為必修課的形式,不應當只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其次,應將創業思想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中去,所有的創業教師應當傳授與職業素養有關的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創業基本素養,同時選定合適的教材,開設專門的禮儀課,學習基本的禮儀素養。最后,講課的內容應當注重實踐,突出操作性和應用性。在課程設置上,不應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要適當安排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重視職業素質的雙重內涵的培養
由職業素質的內涵可知,創業者的創業素質包含兩個層次,我們在對創業者進行素質培養的時候,應當進行雙重內涵的培養。在實際的教學中應包括兩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創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對這一方面的培養一般是比較重視的;另一方面是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這一部分往往內容單一枯燥,學生都以為對職業素質道德素養已經了解,但能夠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因此會產生排斥的現象。而在現實中,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更能展現創業者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學校應當注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首先,學校可以采取新穎的授課方式,由老師決定主題,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對就業中關于職業道德的現象進行討論、點評,加深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其次,學校還可以通過模擬面試創業中遇到的挫折,鍛煉學生的承受力,使學生在困境中能夠展現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訓練中培養自己的創業職業素養。
六、結語
高職教育最主要的是輸出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創業教育模式下培養高職生的職業素養,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高職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以及具備在創業過程中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職業道德意識。對高職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無論是在今后的就業還是創業當中,都增加了社會對高職生的接納度,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楊燕.以提升職業素養為核心的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 2013, 23(4):39-42.
[2]陳柏舟.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實施對策[J].科學與財富, 2013 (11): 212-215.
[3]李寧.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現狀與培養途徑[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3, 15(2):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