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劉禎
美術以其優美的線條、明麗的色彩、生動的圖案,吸引著許許多多的孩子。他們總喜歡用筆描繪出心中的想法和感受,難怪心理學家說:孩子們的畫就是他們的“腦電圖”。下面就本人在一年級美術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注意孩子的興趣培養
我在美術教學中,注重激發孩子繪畫的強烈愿望,給他們提供一個自由、友善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很重視每節課課前的準備階段,我用“童心”去想孩子所想,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一年級的孩子對動物、動畫片中的人物有強烈興趣,所以我抓住這一特點上課時或課件演示一些動物的圖片,或教學掛圖呈現奧特曼、小丸子的圖片,讓孩子們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時,發現這些事物的特點,并畫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可見,只要孩子們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自愿地學習。
二、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通常很多老師為了提高孩子的繪畫知識和技能,強調孩子按事物的本來面目描摹,若稍有創意,以為是不合理的。古人說“文如其人”“畫如其人”,繪畫是孩子心靈的一面鏡子,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畫看出他們的愿望、追求,以及真、善、美……孩子的畫之所以可愛,正像孩子可愛一樣,在于他們的天真無邪。但是不要刻意要求其他孩子都放棄自己的主張和想法,去效仿某種單一的做法,應提倡多元化的發展思維,以促使每個孩子的獨創性得到更好培養。
三、注重孩子的基本素質培養
通常一提起基本素質,就會讓人想到枯燥的千百次重復。像舞蹈的下腰、武術的馬步、雜技的倒立、音樂的練琴等,但這種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是不適用的。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靈活指導。
四、關注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以往我們的美術只是畫畫,其實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自有其豐富的內容,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感知、體驗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諸如音樂化裝舞會、自制活動玩具、拼圖,給課文配插圖,這些既體現了美術與音樂、語文的配合,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重視對孩子的作品評價
孩子的作業交流、習作展評是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次畫完畫,我就把孩子們的作品全部貼出來,一個不落地展現在兒童眼前,讓他們交流、評價,孩子們介紹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畫的。有的孩子像講故事一樣,津津有味地說自己的構思,然后其他孩子再七嘴八舌評議。我從不給他們的作品打分,以免造成恐懼、緊張的心理壓力,我只是引導他們去比較,去明確自己的畫有哪些不足,一旦發現了,他們就會改正。
綜上所述,一年級美術教育,就是讓孩子們用眼睛去想、去記,通過行動去體驗,去玩、去摸、去聽,再把感受創造性地外化于畫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