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
摘 要:幼兒園集中了3~6歲的幼兒,對幼兒的教育工作成為當今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幼兒園在做好幼兒教育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管理模式的不斷優化,對教學的管理也要加強重視。結合實際情況對幼兒園教學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展開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管理模式;教育教學
一、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常規管理模式優化
1.教學活動的常規管理
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應注重幼兒的個性培養,針對幼兒的特點進行教學計劃,充分體現幼兒園教學管理的人性化。通過對不同年級的學習強度來達成不同程度的目標,分散教學難點,更加注重的是幼兒教育的方式方法,注意幼兒的心理變化和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
2.班級常規管理
幼兒園對班級管理要做到激勵式的管理手段。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在學習娛樂中的表現,選舉出表現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幼兒,并給予一個響亮的稱號。這樣能夠充分激勵幼兒的學習興趣,使班級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促進幼兒的學習和接受能力。
3.課外活動的常規管理
由于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幼兒園在注重幼兒大腦開發的同時也要有計劃、有意義地開設課外活動,實現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讓幼兒能夠通過實踐與大自然接觸,這樣也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協助幼兒開展動手活動,也能夠促進其智力的開發。
二、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科研管理模式優化
1.注重科研課題選擇的實用性
針對幼兒教育的課題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與幼兒教師要考慮幼兒的心理特點,選擇幼兒可能感興趣或者對幼兒智力開發有幫助的課題進行研究。可以讓幼兒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他們相互協作的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尋找問題的能力。設置一些有趣的活動,幫助幼兒在娛樂的同時進行知識的滲透,也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注重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
幼兒處于成長的萌芽期,所以更應該注重幼兒的素質培養。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在考慮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要考慮所設置課程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
制度的制定關鍵在于落實。做到層層落實,健全管理網絡。將每次考核通過個人、小組匯總,每月公布,使教職工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逐步完善自我考評與自我監督機制,保證了管理的實效性。總之,無論選用哪一種管理模式,最終目標都是為了使孩子能夠身心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簡光軍.淺談幼兒園管理新策略[J].學前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