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燕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想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教給小學生如何讀題。結合具體教學,對如何提高小學生讀題能力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讀題;問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往往習慣教給小學生某種解題方法后,開始讓小學生進行大量的計算,這就造成了很多小學生的“機械思維”,只要題目內容稍加變化,他們就會“喪失”解題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小學生沒有學會“讀題”。無論是數學中的數字運算,還是蘊含著邏輯思維和空間關系的“文本問題”,都需要學生運用“高超”的讀題智慧去發現、去挖掘、去利用。數學問題并不是簡單的符號排列或者是公式運算,它是文字、符號、數字、語言等多種信息的組合,一旦小學生學會從這些信息中去解讀、剖析出自己解題所需的內容,那么他們就等于踏上了一條解題的“捷徑”。在教學實踐中,讀題能力很容易被教育者忽略,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和發揮,因此,提高小學生讀題能力是當前數學教育者面臨的最大課題,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究。
一、完整讀題,掌握方法
小學生在讀題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粗心大意”,只讀題目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半,沒等把題目信息讀完整就開始計算,導致出現錯誤答案。如“水果超市賣出蘋果250kg,賣出的香蕉是蘋果的2倍還多50kg,水果超市賣出蘋果和香蕉共多少kg?”一些學生只計算出賣出香蕉的重量,卻忽略了問題中的“共多少kg”的信息,所以解題只解了“一半”就結束了,最終沒有得出正確答案。針對這種“漏讀”現象,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對題目進行“完整閱讀”,讀題時必須對題目中每一句話、每一詞匯、每一個字都讀到再進行思考,而且讀題不要只讀一遍,即使認為自己已經讀明白了還應重頭再讀一遍;尤其是初讀之后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先做個記號,在二次閱讀中著重讀這幾個部分;在得出答案之后進行最后通讀,事實證明,往往是很多錯誤會在最后通讀時被發現。這種“完整讀題”的方法,不但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還會提高學生自我糾錯的能力。
二、使用“工具”,加工信息
隨著小學生學習難度的增加,小學生面對的數學問題也會更加復雜,很多題目中不再明確地用“多”“少”“幾倍”等文字來表現內容,而是通過暗含的復雜的數量關系來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些學生視這些題目如“攔路虎”,明顯表現出畏懼的心理,而此時,如果巧借一些解題“工具”加以輔助,困難就會輕而易舉的得到解決。如通過畫圖、列表等形式將題目中蘊含的隱蔽信息進行梳理,使其明朗化,將那些復雜的數量關系以及問題條件通過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轉換,問題解決起來就會事半功倍。諸如“甲、乙兩地距離為7.95公里,小明和小紅從甲、乙兩地分別出發相對而行,小明在下午3點以平均每分鐘0.07公里的速度步行,小紅騎自行車于下午3點半開始出發,15分鐘后小紅與小明相遇,問小紅自行車速度平均每分鐘為多少公里?”類似信息量很大的題目,顯然僅靠“讀”無法解決,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輔助工具,如邊讀邊畫“線段圖”的方法,將自己發現的信息于圖中進行標注,當學生能夠將線段圖比較完整的畫出時,距離問題的解決已經跨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這種方法針對高年級中“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類的問題尤其有幫助,通過畫圖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的“空間感”更加具體,如“如果將某個長是0.48米長方體切成相等大小的3個正方體,那么與原長方體表面積相比,3個正方體表面積之和多了多少平方米?”學生畫完圖就會非常清晰地認識到針對這類問題,無需運用公式進行生搬硬套,只要將切開四個面的面積求出就會得到正確答案。
三、摘錄條件,加快理解
讓小學生學會對題目中的一些條件進行摘錄提煉,就是幫助小學生在對題意基本理解之后,學會歸類性整理的讀題,其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對數量關系進行理解。如在“從人民公園西門走到東門,小林用時84分,小白用時73分,小林速度為每分鐘38米,小白比小林每分鐘快多少米?”在此題目中關于“小林”與“小白”的信息交替和重復出現,會對學生讀題造成干擾,而讓學生對條件進行摘錄再稍加整合,該題目就會變成:“同一路程小林以每分鐘38米的速度用了84分;同一路程小白用了76分,小白比小林每分鐘快多少?”題目稍加轉換,學生就會意識到這樣的題,要先將總路程求出,再將小白速度求出,最后進行比較即可。這種“摘錄”“篩選”條件的方法,是將題目通過分解分層進行梳量,讓學生將看似混亂的信息量進行整理后再讀,思路會瞬間清晰,對一些比較復雜的應用題的分析十分有益。
我們經常說自然界是一部用“數學語言”構成的“偉大的書”,那么怎樣幫助小學生去解讀、品味這本特殊的書,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讀題能力。讀題,不僅僅是對學生數學理解和運用能力的培養,更是對學生語言、文字解讀能力的綜合提升,它更是一把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高冬蘭.淺談如何培養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的審題能力[J].新課程學習:上,2015(04):69-70.
[2]朱林瑛.培養學生讀題能力,提高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4(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