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廣慧
摘 要:聽障學生由于先天的缺陷,學習語言非常困難,需要學校以及教師為他們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構造一個有效的學習課堂。通過研究多媒體技術在聾校課堂上的作用,為聾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聾校;小學語文;多媒體;融合
聽障學生由于聽覺缺陷,往往感受不到有聲語言,思維也主要停留在具象思維以及表象聯想階段。而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具象畫面就剛好可以供學生進行認知辨識,通過多媒體展現的畫面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充分調動聽障學生的視覺作用,使學習變得更簡單。
一、結合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聾生學習興趣
聾啞學生由于先天缺陷導致語言缺失,因此對閱讀或者看書的興趣并不高,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樂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聾生對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對于聾生來說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可以展現圖文畫面,第二是可以將難以描述的語言用模擬仿真的形式表達出來。前者使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感受知識世界的豐富多彩,后者使學習變得簡單有趣,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教學最忌諱的就是照本宣科,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也聽不出個所以然。聾啞學生在這方面要求更高,由于語言缺失,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非常空洞抽象,那么學生就會很難了解老師所說的內容,久而久之,自然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就會變得很困難。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以畫面動畫來吸引聾生的注意力,使聾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更好更快地了解課本內容。
二、結合多媒體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
重復練習是聾生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日常的課堂中,老師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去幫助學生訓練,攻克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講解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書中的重難點,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通過多媒體使書本具象化,突出教學重點
書本中的文字內容是一種間接抽象的表達形式,對于聾啞學生而言,理解這些抽象的文字是非常困難的,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轉換成圖像,使得書本內容變成一種具象可視的知識點,這樣學生的學習難度就會降低,學習興趣也會提高,教學重難點也可以很輕松地解決。
例如,在聾校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做《精彩的馬戲》。馬戲相對來說還比較好理解,但“精彩”一詞對于聾啞學生而言卻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重點突出馬戲節目的精彩。當學到“山羊走鋼絲”這一段時,其精彩所在就是山羊穩穩當當地走和表演的絕技。而聾生可能對于“出色、穩當當”以及“絕技”這樣的詞并不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制作出“山羊走鋼絲”的動畫課件,這樣學生通過課件,通過具象的畫面,就能夠很自然地感受到“山羊走鋼絲”的精彩。這時老師就可以問學生:山羊的表演怎么樣?讓學生將自己的觀看感受說出來,這時候不需要老師做過多的講解,學生就自然能夠感受到馬戲的精彩,也能夠快速、正確地理解“精彩”的意思,教學重難點也就輕松完成了。
2.通過多媒體技術反復再現學習重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兒童心理學》中提到過兒童的理解記憶是間接的,他們只能夠理解具象的內容,因此一些生僻的、遠離實際生活的字詞他們很難理解。而對于聾啞學生而言,由于沒有生活經驗,他們的理解能力更差。當學到教材中《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其中3、4、5、6自然段有這樣幾句話:(1)它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2)它看見老黃牛甩著尾巴,在樹下吃草。(3)它看見燕子擺著尾巴,在空中飛來飛去。聾啞學生對于這幾句話中“搖著”“甩著”“擺著”這幾個詞匯可能根本無法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就可以反復播放小魚搖著尾巴、老黃牛甩著尾巴、燕子擺著尾巴的畫面,加深學生對這三個詞的理解,通過視覺效果直觀地感受“甩著、搖著、擺著”三個詞的區別,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三、結合多媒體讓小學語文“美”起來
1.利用多媒體展示自然之美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擁有很多非常美麗的自然風景,這些自然風景、自然事物所呈現的美,我們稱之為自然美。而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小,因此,看過的自然美景并不多。多媒體技術能很好地將語文課本中所出現的自然之美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的方式表達出來。聾校的語文課本中關于自然之美的文章非常多,有神秘瑰麗的《海底世界》;有物產豐富的《富饒的西沙群島》;有絢爛美麗的《火燒云》;有遼闊壯美的《草原》……
聾生在了解、欣賞了這些自然之美后,視野得到很大的開闊,知識儲存量也得到豐富,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沒有多媒體技術之前,對于這些自然之美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描述來感知一二,然而他們的知識量有限,無法在腦海中形成認知,因此,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根本無法理解課本內容。而伴隨著多媒體的到來,學生可以在聽課的時候通過教師演示的多媒體圖片以及視頻直觀地感受到他們腦海中無法想象出的美景。尤其是聾生由于聽力的缺陷,更能在這種視覺補充性的教學中受到震撼,從而對課文有完整的認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利用多媒體彰顯人物性格之美
通常我們將對人性的贊美以及歌頌稱為人性美。在聾校的語文課本中對于人性美的描述也非常多,比如《飛機遇險的時候》一文中,周恩來同志所表現出的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精神以及深切關懷革命后代的情懷都是一種人性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壯烈犧牲的董存瑞所表現的也是一種大無畏的人性美;還有《夜鶯的歌聲》里機智勇敢,幫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小夜鶯;《狼牙山五壯士》中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勇于殺敵,最終英勇跳崖的五壯士等等。這些人性美都是光輝且令人動容的,但由于聽障學生生活閱歷尚淺,知識儲存量也不夠豐富,因此,他們對這些人物不熟悉,對這些人性美也無法很好地感知。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回到當時的場景,使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這些榜樣人物以及他們的精神,讓學生在“親眼所見”的情況下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人性美,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3.利用多媒體揭示情感之美
情感美是一種虛擬的無法觸碰的美。它是人們純潔情感、真摯感情的表現,是一種需要用心感受的美,我們的聾校語文課本中對于這一美的描寫也非常多:《親人》一文中描述了中國各族人民友好相處,親如一家的情感;《梅花魂》中表達了老一代華僑外祖父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在抓住聾生心理特點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利用多媒體技術為聾生營造出與課文氛圍相符的情景,讓學生在這種情景下接受情感的感召,在愛與感動中得到教育。當學到《春蠶》一文時,僅從母親艱辛養蠶的文字中,懵懂的孩子可能很難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無限敬仰與感激之情,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表達母愛的影片。此時可選擇電影《漂亮媽媽》,這部電影主要描述的是一位帶著聾啞孩子的單親母親,為了給孩子買上助聽器而去拼命賺錢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看完這部影片時,很多聾生都濕了眼角,因為他們在這部電影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鳴,明白了什么是母愛,母愛又是多么偉大。
四、結合多媒體激活聾生思維,強化記憶
1.通過多媒體化靜為動,激活思維
聾生的思維大多停留在具象思維的階段,因此對聾生進行思維訓練是日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非常直觀地為學生提供生動、感染力強的具象信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同時多媒體課件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材料,建立表象畫面,提高學生對表象的分析以及概括能力,使學生的縱向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2.運用多媒體技術微觀放大,強化記憶
心理學中強調,人們在感官方面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獲取信息。而聾生則僅能依靠視覺來獲取信息,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大部分信息轉換為聾生可視的視覺信息,通過文字、圖像以及動畫等多種教學信息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鍛煉感知思維,強化記憶。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聾生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記憶,實現教學的完整性。通過語言、文字以及圖像動畫的表現,使課堂更加活潑,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大大提高聾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
效率。
參考文獻:
[1]何立蘭.聾校小學語文建構有效課堂的探析[J].文學教育:中,2014(01):171-172.
[2]李蕾.聾校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3(0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