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鑫瑩
摘 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把“文化傳承”作為音樂教學的一大重點。而京劇就構建了這座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梁,學生可以通過京劇去感受和吸納傳統文化;并且京劇藝術教育也順應了現在的素質教育需求,對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對于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京劇進課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對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京劇;文化傳承;小學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為了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了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把京劇引入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去。
一、小學京劇進課堂的意義
1.京劇藝術進課堂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現在音樂教學中,通俗歌曲、外國音樂占得比重較大,而現在的學生大都將注意力放在了流行歌曲和國外的歌曲上面,很多學生甚至對我國的國粹——京劇比較陌生。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穿插京劇教育,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這為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
新課改要求音樂教育要充分發揮其美育作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而現在由于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網絡技術和網絡文化不斷地普及,學生所面對的音樂作品良莠不齊,因此,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刻不容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讓優秀的音樂形式走進我們的課堂,而京劇就充分發揮了其引導作用,學生通過對京劇劇目的欣賞和編排,從而提升其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
3.利用京劇來滲透德育
德育永遠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那些有著強大德育功能的京劇片段或者是劇目進入我們的課堂,從而充分發揮其德育作用。比如,《岳飛》《鍘美案》《風波亭》等曲目都能體現出愛國主義精神和正義精神。通過這些劇目的欣賞,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
二、小學京劇進課堂的策略探析
我們的課堂上,也應該與時俱進,找準傳統京劇和現代元素間的契合點,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完全融入京劇的教學中去。
1.抓住京劇和現代元素的契合點
京劇雖然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但是卻離我們現在的學生生活太遠了,他們不喜歡京劇,也看不懂京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入手,從他們的興趣入手,來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比如,現在的小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用流行音樂來引入京劇教學,比如,《貴妃醉酒》《北京OPEAR》《唱臉譜》等歌曲,這些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大都喜歡這種歌曲,而這些流行歌曲中的京劇唱腔又讓他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這些歌曲,將學生引入京劇教學中去。
2.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選擇合適的劇目
教師在選擇京劇劇目的時候一定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知識層次,比如,《梨園英秀》這首歌曲就融合京劇藝術和說唱藝術,正如其中的一段快板詞:生旦凈丑呀絕活是個個棒,棒功五法唱念做打樣樣是功夫強,人小志大……這樣的說唱歌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養成學生熱愛京劇的情感。
3.用技巧來引導學生感受京劇中的人物性格
其實在京劇中,每個人物都有著十分鮮明的性格,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京劇劇目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唱腔和妝飾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在《唱臉譜》中,有一句唱詞:“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對于這句唱詞,如果我們讀出來的時候,或許會覺得這句話比較平淡,但是在唱出來的時候,特別是運用拖腔來唱“喳”這個字的時候,一下子就將張飛的威猛形象展現了出來。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拖腔的技巧,比如教師首先去掉拖腔唱給學生,然后再唱一遍拖腔,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這樣學生一下子就能掌握住欣賞京劇的技巧,同時也能從拖腔中發現張飛的威猛形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中國戲曲表演藝術之奧妙在于“有規則的自由動作”,我們的京劇并不一定要墨守成規,我們要打破刻板的動作模式,要讓學生創新新的動作模式,這正如梅蘭芳先生所說的那樣:“程式的刻板,就預示著藝術的衰亡。”我們的京劇只有在以文化傳承的小學音樂課堂下才能創新發展,才能被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飛飛.基于地方文化傳承的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張穎.新課標背景下銅川市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