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要求并不高,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敘述能力,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的三步曲——感知、表達、評價,以期對小學作文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三步曲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將語文作文的目標定位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新的要求中,作文在小學1~2年級被稱作“寫話”,在3~6年級被稱作“習作”,在7年級之后,才叫“寫作”。實際上就是降低了小學作文的難度。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更多的應該是感知生活,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遵循“感知、表達、評價”三步教學方式,形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三步曲”。
第一步:感知生活
作文想要言之有物,需要現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小學生年齡小,經歷的風雨少,通常不注意觀察生活的點滴。在作文課中,教師要把握讓學生感知生活的方式,從生活體驗中得出寫作靈感。
1.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在生活中,很多看起來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學生不注意觀察,很容易忽略掉你眼前生活的細節。實際上,同學、朋友、家人之間的交流、聚會,游戲、玩耍、旅行等,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學生只需要把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就可以完成作文課的基本內容。
2.創設情境。為了幫助學生開拓作文思路,創設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課堂上的情境創作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播放跟作文題目相關的視頻或者是圖像,比如,讓學生寫“春天”,教師就可以找一些春天的情境素材來激發學生的靈感。而課下的體驗作業,也可以成為作文課的素材來源。
3.擴大閱讀量。廣泛的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詞匯量,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敘述能力。這是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
第二步:表達情感
在有了一定的寫作素材之后,如何將這些素材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來就是作文的思考和寫作過程。在情感表達時,教師應提倡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還要注意作文的章法。
1.巧用例文,學會遷移。對于剛剛學習作文的小學生來說,如何將自己頭腦中的素材整合成一篇文章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例文,在讓學生學習例文時,體會例文的語句章法應用,從而遷移到自己的作文寫作中。
2.理清思路,編寫提綱。初學作文寫作時,學生容易理不清思路,導致作文缺乏邏輯性。學會編寫作文提綱是一個好的提升辦法。
3.突出情感。小學生作文并不要求辭藻華麗,但是要有最基本的情感,學生要學會在簡單的語句中表情達意。
第三步:評價提升
1.習作評改。學生作文的評改有兩種方式,一般是進行書面批改,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以面批,面批雖然耗費時間,但對學生的成長進步有關鍵的指導作用,效果也更加明顯。
2.二次作文。在學生得到批語后,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作文題目和類型的鍛煉上,可以讓學生結合批改二次作文,也就是說將原來的作文修改成為一篇更好的作文。這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穩扎穩打地學好作文。
3.展示平臺。優秀的學生作文是可以向其他同學進行展示的,作文展示平臺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讓其他同學看到同齡人作文的長處,來彌補自己作文的不足。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教學有著一定的技巧性,教師需要掌握循序漸進的方法,學會利用“感知、表達、評價”的方式來讓學生學會作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