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發生重大火災安全事故時,必須立即采取行動進行滅火救援,跨區域實行滅火救援的資源配置情況差異較大,對滅火救援活動的整體滅火效率和火災成本影響較大,而建立合理的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式,能夠準確的調集滅火救援力量,對火災現場實施全面有效的控制,對消滅火災具有重要作用,直接決定了整個滅火救援活動的成功與否,是消滅火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從跨區域滅火救援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我國目前滅火救援的現狀,提出了具體的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式。
【關鍵詞】滅火救援 基本原則 調集模型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火災事故頻發,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滅火資源的需求和使用也大大增加,為了適應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趨勢,應該對目前我國的滅火資源配置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建立科學的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式,有效解決我國消防工作中現存的主要問題,例如消防人員和消防設備短缺、危險源需求不斷增加、消防站建設不夠健全,特別是縣城鄉鎮等地區,消防保護面積大,但消防站設置較少。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消防設備不斷改進,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配置也得到很大的進步。
1 我國跨區域滅火救援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傳統消防力量調集模式和根據火災嚴重程度進行滅火救援力量調集。其中傳統消防力量調集模式主要是根據滅火救援預案或者火災報警情況對第一出動力量進行調集,然后針對火災現場的具體情況,調派一定的增援力量。而根據火災等級對滅火救援力量進行調集是一種新型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式,根據火災的實際規模大小將火災分為四種等級,分別是特別重大火災、重大火災、較大火災和一般火災。而不同的火災等級采用不同的出動力量,只要明確火災的具體等級和規模大小,就能確定相應的出動力量,合理的調集滅火救援力量。這兩種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方式基本符合我國目前調集消防力量的基本需求,但是在滅火救援力量調集的準確性方面看,上述兩種調集方式的主觀性較強,容易導致實際出動的消防力量過多或者過少,不能準確匹配消防力量的調集類型,對滅火救援行動具有嚴重影響,加劇了火災現場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程度。針對當下存在的消防力量調集問題,國家出臺了《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度和組織的指揮技術研究》,創新解決我國目前的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問題,根據我國滅火救援力量的實際配置情況,堅持動態滅火救援的科學理論,在對跨區域重大危險源的滅火救援力量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新型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1]。
2 新型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
當重大危險源發生火災事故時,應該針對實際火災現場的具體情況,全面分析此次火災的實際滅火救援力量需求,根據具體分析結果,準確調集消防力量的類型和數量。在對火災現場滅火救援力量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判斷該區域的消防力量能否滿足實際滅火救援的需求,當該區域能夠滿足救援需求時,則沒必要進行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應該自行停止;當該區域的消防力量不能滿足實際滅火救援需求時,應該根據跨區域消防力量調集模型,堅持滅火救援圈的理論指導,準確制定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的調集范圍,同時應該考慮通過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是否能夠滿足實際救援需求,若仍然不滿足的話,則需要重新分析并制定消防力量調集模型。最終能夠實時、動態性的進行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2]。
3 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的基本原則
3.1 時間和距離最短
消防重大危險源力量需求主要包括各種具體的分項需求,例如泡沫編程、水罐編程等等,而不同的需求力量都是由不同的資源供給地提供的,因此每一種需求力量單元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火災現場,而需求力量單元的運輸速度和到達火災現場的距離直接決定了時間的長短,也就是時間距離,指的是時間維度的距離。為了使滅火救援活動能夠準確快速的實行,應該根據消防力量調集的時間距離,按照就近原則對消防人員、應急物資和消防車輛等進行合理調集,嚴謹舍近求遠的進行滅火救援力量調集。為了提高滅火救援力量到達火災現場的速度,應該堅持動態滅火救援圈的基本理論,將重大災害發生地區作為救援中心,采用輻射型救援,堅持時間距離最短的原則,從附近的消防站調集相應的滅火救援力量。其中時間距離主要包括集結時間距離和出動時間距離兩種,集結時間距離指的是火災發生后,火災現場指揮中心或者調度指揮中心立即發出增援指令,增援消防隊受理指令、對消防力量進行調度、集結到位所用的時間、而出動時間距離指的是所有需求力量從集結位置出發到達火災現場所用的時間。
3.2 同一行政區域優先
同一行政區域優先指的是在相同條件下,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時,優先對同一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力量進行調集。火災事故現場的同一行政區域內屬于災害單位主管的轄區范圍,具有明確的隸屬關系,調集程序比較簡單,火災現場指揮體系相對比較順暢,調集到火災現場的所有消防力量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滅火救援[3]。
3.3 不同類型相互適應
不同性質或者不同類型的火災事故需要調集的消防力量和資源也不同,因此在進行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過程中,應該遵循類型適應的基本原則。通常情況下,對于易燃材料較多的區域、簡易型建筑物比較密集的地區和建筑類火災應該針對性的加強登高平臺消防車和水罐消防車的調集數量;對于化工類火災事故應該加強泡沫消防車、化學洗消車、水罐消防車和高噴消防車的調集數量;對于交通工具類的火災事故應該加強吊車和搶險救援車的調集數量;而對于特殊天氣環境下、夜間的火災事故或者水資源嚴重短缺區域的火災事故應該健全重型消防水罐車和照明車的調集數量。
3.4 優先調集戰斗編成等級較高的消防力量
戰斗編成等級主要通過編成的戰斗力情況進行劃分,而編成的戰斗力主要指的是在對火災等重大事故進行處理時,戰斗編成能夠承擔的滅火救援任務能力和自身的消防物質力量。重大火災事故通常情況下火場規模比較大,滅火時間長,需要供給的滅火劑數量巨大,為了盡快撲滅火災,必須調集大量的消防力量,從而滿足火災現場實際的滅火救援需求。而火災現場的具體救援空間有限,,滅火救援力量調集過多會造成作戰空間短缺,嚴重影響正常救援行動實施,阻礙了救援行動的開展,大大增加了火災現場的指揮調控難度,直接影響了滅火救援的實際效果。針對化工類火災事故,火災現場的危險性較高,熱輻射作用強,容易發生爆炸等現象,戰斗力比較弱的戰斗編成不能及時靠近火場進行滅火救援,自身作用得不到發揮。由此可見,在進行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過程中,在符合實際火災現場消防需求的基礎上,應該優先選擇戰斗力較強的戰斗編成,包括泡沫消防車、重型水罐消防車等[4]。
3.5 對力量調集比例進行限定
在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過程中,為了避免在增援支隊中發生同一類型的火災事故,充分考慮到增援支隊自身的執勤備戰需求,因此應該在增援地保留一定的消防力量,不能直接調空增援支隊中的所有同類滅火救援戰斗編成。力量調集比例指的是所調集的滅火救援力量在增援支隊總體滅火救援力量中占據的比例。在進行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時,應該合理限定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比例,調集的所有滅火救援力量不能超過增援支隊整體消防力量的相應比例。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過程中,應該全面考慮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時的力量調集比例、滅火救援力量類型、戰斗編成的戰斗力等級和滅火救援力量調集的具體時間距離,根據不同火災事故的性質和類型,針對性的確定相應的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方式。目前我國的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還不夠成熟,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調集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較大,不能進行準確的滅火救援力量調集,容易造成火災現場滅火救援力量過多或過少,以及消防力量類型不匹配等現象,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能夠滿足火災事故現場的實際消防需求。目前我國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的約束條件還不夠完善,大多數模型的約束條件受人工因素的影響比較嚴重,應該進一步對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進行優化和完善,提高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從而確保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夏登友.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5):172-176.
[2] 戎凱,田穎.跨區域滅火救援力量調集模型研究[J].魅力中國,2014(19):252-252.
[3] 朱康,劉斌,周德闖等.基于博弈論石化園區火災跨區域滅火救援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1):172-176.
[4] 劉忠寶.消防部隊跨區域滅火救援[J].科技傳播,2012(14):47,44.
作者簡介:付存智(1979—),男,山東齊河人,本科,畢業于黑龍江省科技大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滅火救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