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毅
摘 要: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要保證資金的高效利用,離不開財務風險管理。在市場經濟下的今天,企業要想保持可持續性高效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強企業管理。近年來,國內外先進的財務管理經驗,尤其是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倍受企業的關注。管理者們通過學習了解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和應對措施,增強風險意識,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凝聚力。但是在實務工作中,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弊端,甚至有些已經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所以分析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加以整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人將從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談起,逐步分析在實際工作中財務風險出現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措施,希望對今后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起到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重要性;問題及對策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及管理的重要性
1.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性所導致的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企業生存與發展就一定會進行生產經營,那么就會存在著潛在的由于內部環境及外部環境不利因素而導致的企業經營成果損失的可能,企業風險管理目的就是使用合理的風險應對措施使企業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
2.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得高額利潤,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企業經營管理者要想實現經營目標,就必須在經營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企業生產經營中離不開投資、籌資、利益分配等活動,這些活動中必然會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企業運營的全過程,并且它為企業實現經營目標起到了監督保證的作用,具體內容如下:
(1)有利于為企業營造一個相對安定的生產經營環境
我們知道有風險就應該有防范,這樣才能將風險有效地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企業經營也是這樣,企業在正常投入生產后,為了減少經營風險,往往是高負債經營,這樣又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所以必須加以防范,這是企業企業經營中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2)有利于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需求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要開發市場,占領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對市場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識別,有針對性實施風險應對。這是企業資金順利周轉的有效保障,更是企業經濟穩步發展的前提。
(3)有利于企業更好地開展財務管理活動
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如何籌措、使用、調節、盤活企業資金,使資金在市場經濟中保值、增值、確保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已成為我們財務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只有做好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才能促使財務管理在提高資金的安全性與獲利能力中發揮關鍵作用。
二、當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財務風險包括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主要是國家匯率和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政府運用宏觀與微觀調控手段進行市場調控等引起,以上風險是企業無法避免的,企業只能及時地改變其內部環境來適應上述環境變化給企業財務帶來的風險。內部風險是因為企業的管理者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提高經濟利益,片面的追求生產規模、銷售量等,忽視了投資、籌資等資金運轉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這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具體情況如下:
1.資本結構缺乏理性考慮
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保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率不僅可以給企業節約資金還可以提高經營效率,為企業避免合理的經營風險。但是凡是都有個“度”字,這個“度”需要企業在資金的安排上慎重考慮,企業應該合理地安排自有資金與外來資金。但是現在許多企業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貸款過多的現象,沒錢找銀行成了企業賴以生存的環境。由于過多的依賴銀行,導致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當企業出現支付危機時,對銀行的依賴性更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融資成本與財務風險逐步加大。資本結構越來越不合理,導致沉重的企業財務負擔使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2.投資過于盲目化
我們知道企業投資包括對內與對外投資,在對內投資上一般是對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的投入比較多;對外投資主要體現在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在對內投資過程中,很多企業缺乏對市場的調查,只看外表,沒有看到其實在,缺乏對可行性項目的調研與周密的分析及預測,盲目地擴建、改建、大量地購進固定資產,結果給企業帶來較高的財務風險,如果決策失利可能會導致投資無法按期收回,最終導致給企業債務累累,財務風險巨大,經營難以維持。外部投資是指企業在與其他企業合作時,由于缺乏對其的可信度、資質能力、獲利能力、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詳細調查與集體分析,容易導致“一人說了算”,盲目草率簽訂合同,最后導致資金投入無法收回,企業無法正常生產,瀕臨破產。
3.銷售及采購策略不當
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告訴我們:好的營銷策略是企業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強壯企業的法寶之一。所以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活動,這是企業經營的一種策略,也是現代市場管理的需要。但是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盲目生產,在沒有對市場進行仔細的調研與科學的預測下,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制定了大量采取賒銷方式銷售產品,一旦資金不能順利回收,企業財務風險劇增。再有,為了防止物價上漲而大量采購原材料,從而導致存貨所占比重相對較大,當隨著市場的環境變化而減少生產時,原材料超儲積壓成存貨。銷售及采購策略不當將嚴重影響企業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最終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
三、針對我國現階段企業財務風險應采取的防范對策
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階段,如果防范措施不當其危害性極大,那么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使其化險為夷,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最終促進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企業的資本結構即是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比例,反映企業的債權和股權的比例。與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相適應的資本結構就是最佳資本結構。企業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來確定這個比例。如在考慮資金成本的前提下,還要考慮風險程度和收益水平,并且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尋求最佳組合。這是降低財務風險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也是企業穩中有序經營的最佳思路。
2.做好市場調研,提高財務決策的依據
既然外部風險我們無法回避,那么面對市場經營的風險,我們就應該認真地分析并且去面對。如在市場條件好和企業自身經營能力比較強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多借入資金,這樣可以加速企業資金的周轉與運用;在市場環境不利的前提下,由于整個社會經濟低迷,那么企業就應該采取謹慎的態度,少借些資金,合理有效地組織調整資本結構,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應對措施要與企業的成長階段、財務管理策略、風險承受能力相一致,為企業管理層的財務決策提供支持。
3.保持較高資金流動性及最佳存貨持有量
較高資金流動性及最佳存貨持有量是企業控制財務風險、減輕企業經營壓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因為企業的資產流動性越強,其變現能力就越強,則償債能力越強,這樣財務風險就越小。同時企業要合理安排好最佳存貨持有量。包括購進的原材料與成產品的持有量,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再有還有安排好企業的借款到期日、利息的支付日和存貨的庫存之間的結構關系。從而達到資金的充分合理運用。
4.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兩大工具。隨著現代化企業管理的發展,內部控制由傳統的內部牽制制度逐步發展為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風險管理也有分散的財務、經營、戰略風險管理逐步發展為整合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是全員、全流程的控制,因此要想做好風險管理就必須做好內部控制工作。
5.建立應急財務預警預案系統
企業一定要認真分析財務報表及各項指標間關聯方式,并將企業目前以及即將面臨的危險情況預先告知企業的投資者與經營者,并寫出詳細的分析報告來引起投資者與管理者以及相關利益者的高度重視。因為企業的生產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那么企業的發展也應該立足于市場,因此企業應該建立適應市場的風險防范和規避機制,及時地收集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各項資料與對策。最后一定要將財務風險防范措施貫穿與企業發展的始終。
總之,做好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所在,更是企業穩中求勝的最佳法寶。
參考文獻:
[1]羅剛,牛磊.淺談財務公司風險管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0.
[2]王冬妍.淺談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