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摘要】高校畢業生人數與日俱增、就業難度逐年增大、就業形勢日漸嚴峻,不斷強化就業指導與服務在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與時俱進的在高校開展精細化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職業目標和職業發展規劃,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其中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 職業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
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749萬人,隨著就業難度的逐年增大,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凸顯,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不斷強化職業指導與服務在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茖W合理開展的職業指導有助于高校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完成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來拓展自身能力,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已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因此,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職業指導開展現狀
(一)職業指導形式單一、內容簡單
目前,許多高校針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形式單一,重課堂教學、輕平時引導,課程又只局限于高年級學生群體,或者只針對就業環節,對低年級學生在認識自我、樹立正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缺乏循序漸進的引導。而職業指導內容無法與時俱進,僅停留在對就業形勢的介紹和就業政策的詮釋等方面,忽視學生個性的塑造、潛能的開發、創新創業能力的引導,缺乏職業能力測試和職業生涯輔導等內容,這對學生來說不利于學生對自身實際就業情況的分析,也滿足不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及市場的不同要求。
(二)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專業化程度亟待提高
高校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專業化程度建設對提升職業指導人員整體素質,提高職業指導水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部分高校對職業指導工作重視度不夠,教學重點還是放在基礎課和專業課上,輕視了職業指導課程,學校的新進教師以教授專業課為主,少有專業化的職業指導老師。還有許多高校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服務機構,而僅設立負責學生就業的就業指導中心來負責學生簽訂三方協議和發布招聘信息,并沒有負擔起學生職業指導服務的作用。由于高校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不穩定,職業指導隊伍專業化程度不能滿足現實需求,職業指導的教學水平也就受到限制。因此目前高校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尚不能滿足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
(三)職業指導較為滯后,無法貫穿全過程
職業指導的滯后性是指高校只是在學生進入高年級之后指導學生該如何能順利就業,側重于就業能力和就業技巧上,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業能力的培養教育。新生入校之后會產生角色轉變的適應性問題,需要一定時間的入學適應期。新生在適應期中會發生對未來發展缺乏緊迫感的現象,會對未來的職業發展產生迷茫和無方向感,因此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貫穿整個大學期間。部分高校職業指導的滯后性,使得大部分學生一直到臨近畢業才開始考慮“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好多目標還沒有來得及完成,珍貴的大學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部分學生入學后,缺少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精細化分析,對社會人才需求、職業要求變化關注度不夠,沒有把個人的特長、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相結合。良好的職業指導應該是從學生入學之初到畢業之時連續的開展,并要激發學生出“自我認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意識,調動他們自身的力量。因此,高校的職業指導應貫穿大學四年時間,來幫助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的正向發展。
二、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意義
(一)職業生涯規劃概述
職業指導起源于人類社會的職業分工,而職業生涯規劃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國。針對當時美國大量年輕人失業的狀況,被稱為“職業指導之父”的弗蘭克·帕森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職業咨詢機構——波士頓地方就業局,并首次提出和使用了“職業咨詢”的概念。而生涯發展理論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哈維赫斯特的發展階段論和金斯伯格等人職業發展理論。從此,職業指導開始系統化,生涯規劃不再局限于職業指導的范疇。
職業生涯規劃也叫“職業規劃”、“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內容
低年級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重基礎教育和認知教育:以職業認知和職業目標為主要培養目的。大一年級應將本專業的職業認知融入到學生入學教育當中,把學生入學教育視為就業指導的開始,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手段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并學會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和方法。大二年級對大生來說是一個積累期,應強化學生的職業目標,引導學生完成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并在職業生涯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自身就業競爭能力。
高年級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重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以職業技能培養和求職技巧訓練為主要培養目的。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相當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職業技能以進入就業競爭市場。此時可安排專題講座引導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資格需求,并開設一些有關創業知識、創業能力或綜合素質訓練課程,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就業創業知識結構。并開展求職擇業技巧、技能指導、擇業心理輔導等,引導學生掌握求職擇業技巧和創業技巧,進行心理調適及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積極應對各種挫折。
(三)職業生涯規劃對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促使學生將擇業、就業、創業理念貫穿到大學四年中去,避免了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因為對專業的迷茫而無法給自己進行正確的職業定位,進而失去職業選擇的努力方向,等到高年級階段面臨職業的選擇時顯得手足無措。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其自立自主精神,激勵其進取精神。同時幫助大學生對個人能力和素質進行分析、總結和評價,使他們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并根據社會需求來提高個人職業能力水平。職業生涯規劃還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確立正確的職業定位。并引導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與就業目標,使自己的職業目標與自身潛能達到最佳匹配狀態。
參考文獻
[1]劉燕.高校就業指導新模式——生涯發展輔導[J]. 江蘇高教,2007,04:96-98.
[2]白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與途徑研究[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61-66.
[3]戴藝璇.試論如何開展精細化職業指導——高校精細化職業指導工作開展初探[J].科技經濟市場,2014,05: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