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濤
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標關注學生的實際發展,重視學生語文思維、探索能力的培養,重視教學的效益和質量。教學效益,不但是高效課堂的核心,而且是教育發展的一大課題。結合當前初中語文教育的現狀,淺略探討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質量
由于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不恰當等多種因素,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依然有亟須解決的難題,特別是效益問題。在效益不高的情況下,教學質量方面會不盡如人意。據此,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尊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從各方面著手實現有效教學。
一、注重滲透課外知識,促進興趣的激發
各科的教學應當重視對學生語文課外知識的滲透,因為這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基礎渠道。語文教學中若穿插著教授課外知識的環節,則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愛知識的精神,激發他們探索語文美感的好奇心,建立認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時常向學生普及與課文相關的或者古文知識背后的一系列故事,比如:關于古代詩人以及古今中外作者的生平事跡、寫作風格等等,將故事背后的一系列故事向學生娓娓道來。栩栩如生的故事講述能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將語文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于學生心中,學生對語言和文學美感的感受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課堂的有效性
教師應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推動課堂的優化和效益化,最終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大多數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課堂為雙方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又基礎的交流平臺和途徑。學習的主體并非教師而是學生,因為學習是學生的任務和事業。從師生之間關系的改善入手,深入鞏固學生主體地位,對于促進課堂有效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據此,教師應懷著親切的態度和民主的理念去親近學生,深入學生的世界,只有親近學生,才能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平等交流,才能建立健康的師生關系,這也符合提高課堂效益的要求。
2.注重合理的課堂角色分配
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模式通常是這樣的:教師負責扮演“講述者”,單一地向學生灌輸、演講和傳授;學生負責扮演“傾聽者”,單調地接受、傾聽和理解。這樣的模式動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擺正自己的角色地位,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主體,而不是教育工作的“附屬品”;其次,重視教學方式的優化,打破沉悶嚴肅的課堂氛圍,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三、利用思維情景促進能力的提高
教師應當注重思維情景的創立和開設,既有助于活躍課堂,又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1.善于發問和合理發問
古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業則殆。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視程度越發明顯。教師應從疑問入手,善于向學生提出有啟發性和建設意義的問題,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興趣。
2.重視多媒體教學技術
語文學科的抽象性非常強,穿插著語言以及文學帶來的感官上美感的探討。若缺少多媒體教學技術,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恐怕會大打折扣。學校應盡可能升級教學設備,促進教學信息技術的更新。教師也應盡可能利用現有的教育條件,把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的效益。
總之,在了解相關現狀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有效策略,才能夠有效解決教學效益的問題,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范楨.對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