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彥
摘 要: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整個科目教學水準的高低,而且還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有著相應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不容樂觀。主要闡述了初中閱讀教學的困境,并力求尋覓一種適合初中生,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扭轉閱讀教學低效,乃至于無效的現狀,朝著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優質課堂;高效課堂;高效性;創新性;教學策略
一、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境
1.死扣教材,頑固不化
雖然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很多教師也順應課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斷學習、探索和使用多樣的新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老師,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的教師,以教材為中心,“穿新鞋,走舊路。”使得閱讀教學的過程依舊是“深入剖析文章—得出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
2.以考為標,按部就班
“以考為標”,這樣的教學形式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并不少見。為了能提高學生閱讀成績,很多教師用考試閱讀的模式來進行課文閱讀的教學,將每一篇佳作,都當作是一次閱讀理解題,熟記生字、難字;熟背名言、警句;做好理解,歸納。而對于文章中的情感、思想卻很少提及,想象、聯想就更不用說了。
3.以講代讀,喧賓奪主
有些教師,他同意并也提倡讓學生自主閱讀。但是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初中生本就因為繁重的課業,缺乏課外閱讀積累,自讀的能力匱乏,完全依靠自己,恐怕收獲甚微,就更不用說是高效了。這樣蜻蜓點水的自讀效果,必會讓老師覺得費力不討好而最終選擇放棄,殊不知,學生自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4.以練代讀,本末倒置
在缺乏學生主體閱讀、感悟、探究、體悟的情況下,教師越俎代庖, “一言堂”閱讀教學背景下,精講和多練也就自然成了孿生的兄弟。課上,老師精講,恨不得把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嚼爛”了,“喂”給學生;課下,學生多練,普遍的教師都認為,只有多練,才能鞏固課上所學,只有多練才能提高成績。大把大把的練習題,成了老師們制勝的法寶。
二、探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途徑
1.教師轉變觀念,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教師作為自我專業成長的個體,只有擁有過硬的教學素養和能力,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教師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必須擁有正確的教書育人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取舍得當。教師只有找準并定位了自己角色,才能逐漸引導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正確角色感。
2.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筆者以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思想認識上,要將自己和學生排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關愛并尊重學生,創設充滿愛意的學習氛圍;(2)言行舉止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衣冠整齊,行為得當之外,還應該注重教學語言的得體性,趣味性和科學性,創造盡然有序的課堂氛圍;(3)教學行為上,注重選擇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閱讀情境,組織團體小組合作性學習,構建親切熟悉、緊張團結的課文教學環境;(4)教學評價上,結合師生、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方式,提倡激勵表揚的教學形式。
3.精心指導閱讀,積極開展學生自讀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讓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而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一定的指導,即“授之以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飽食終身。教師應根據閱讀內容、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和側重點,什么樣的文章要精讀,什么樣的文章要略讀,或是啟發式,或是探究式等等。
此外,單純依靠課本和輔助資料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課外書籍推薦和引導,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