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工作
摘 要: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的課業越來越多,但是學習效率不升反降,表面看來是課業較多學生無暇顧全,實際是英語教學未能歸還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沒能找到契合學生認知和發展的科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減負高效;課前預習;以生為本
英語屬于人文學科范疇,許多教師認為英語不在于教,而在于讓學生在死記硬背中培養語感。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英語識記作業、輔導資料接踵而至,讓學生應接不暇,但是學習效率不升反降。為什么呢?就是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用大量的作業來給學生灌輸知識,但是如果沒有主觀能動性,學生不但不能及時消化、吸收,還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樣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消極怠工、濫竽充數的不良學習習慣。鑒于此,我們一定要進行反思,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有針對性地整合英語教學內容,讓知識以契合學生認知和發展的方式呈現出來。筆者結合初中英語仁愛版九年級The Developing World一課教學為例,分析和討論一下如何有效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一、做足預習準備,明確學習任務
預習不在課堂范圍內,但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備因素。英語是一門活的語言,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這就給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要克服這個困難,我們就要先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積極的預習,提前掌握課堂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脈絡,這樣在接下來的課堂上聽課、提問就有很強的針對性,我們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反饋,及時調整課堂安排。
例如,在教學初中英語仁愛版Unit 1 The Developing World前,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學習,筆者就設置了針對性比較強的導學案,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法可依:(1)掌握文本中出現的最基本的生詞,在課前完成基本的閱讀和識記工作,如article,granny,describe,couple,provide...(2)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下面短語的運用方法,嘗試通過熟讀培養基本語感:learn...from...,draw up,such as,a couple of,divide...into...(3)語法:仔細閱讀,體會文中現在完成時、直接引句和間接引句的用法。(4)熟悉文本中出現的兩種基本構詞法:①合成法,比如filmmaker,granddaughter,friendship,fireplace...②派生法:disobey,rewrite,unhapyy...
如此設置預習導案,便于使學生準確把握預習方向,同時也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了基礎。這樣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基本知識,對文本中的重難點也做出相應的標記,在課堂上就能節約不必要的時間,而且能對重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與闡釋。實踐證明,引導學生做好課堂預習,是節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針對性的必由之路,值得借鑒。
二、以生為本,設置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習知識的主要戰場。學生有了充分的課前預習,我們就能在課堂上及時根據預習反饋調整教學。具體教學中,我們始終要設置靈活、形象的教學方案,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學習中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遷移知識,生成能力,如此才能摒棄課堂繁蕪信息,優化流程,實現減負高效。
1.收集反饋信息
學生有了充分的課前預習,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做幾分鐘預習展示,這樣就可以有效收集學生的信息反饋,然后將教學重心放到大家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和知識的重難點上來。
針對本文的學習,筆者給學生先留出幾分鐘的閱讀熟悉和預習回顧時間,然后鼓勵大家將自己預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提出來。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反饋:T:Who can show your opinions to us?S1:The large population problem is very serious now. And in every minute about 261 babies will be born in the world.通過這樣引導,讓學生將預習成果及時反饋出來,我們就能準確把握信息,及時調整課堂。
2.問題啟發,系統學習
啟發和指導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具體教學中除了基本的詞句閱讀、記憶和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外,我們還需要通過設計啟發性問題,誘導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
針對本文教學,筆者就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預習反饋,整合教學重點內容,然后設置了如下幾個問題啟發大家深入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1)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hen learn the homeless people state.旨在讓學生認真閱讀文本,了解the homeless people在各地的生存狀態;(2)How to change the pronoun when turning the direct speech into indirect speech?啟發學生注意到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轉換。
問題是牽引學生探索知識的繩索。如果沒有問題在關鍵環節做鏈接,學生可能無法深入學習,不能串聯知識,生成能力。
3.驅動探索,自主學習
深入學習需要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小的問題設置來驅動學生深入探索,自主學習。
比如在The Developing World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參照教學內容,在知識關聯的部位設置問題驅動學生學習:(1)When did the flood in her hometown take place?(2)Are there homeless people in China/Canada/the world?這兩個問題就是針對文本的前部分進行概括性的提問,以此來驅動學生順著學習目標進行仔細閱讀和深入交流,實現體會和掌握語言運用的目的。
本文是筆者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對活化課堂、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分析與探索。總而言之,英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切近學生認知和發展的方式設定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知識在交流和互動中生成和發展,最終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星.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
2012(20).
[2]趙翠英.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課堂教學效果[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