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生活中有趣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同時,帶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讓學生盡情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化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活水。《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要把生活經驗數學化,同時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盡情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一、課堂導入聯系生活,激發學生求知欲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越貼近于生活,學生主動接收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也就越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課前可讓學生帶來足球、玩具車的車輪等。上課時,指著足球、車輪等問學生:“它們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然后引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圓的知識……”
又如,教學折扣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出一個服裝店店慶的錄像,讓他們仔細觀察,并加上合理的想象,讓學生明白“求打折后的售價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這樣使我們這節課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二、聯系生活,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高和概括性高的特點,如果教師抽象地去教學數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缺乏學習興趣。如何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趣味化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學生有興趣的情景,使抽象的知識趣味化,活躍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例如,在“進位加法”這一節,進位的1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時,發現部分學生容易把進位的1忘了加。于是聯系學生喜歡的動畫片《西游記》創設了如下情境:有一次孫悟空從天上摘回仙桃,豬八戒見了,饞得直流口水,孫悟空說:“想吃的話,先來做數學題,做對了便給你吃。”豬八戒答題如下:
25 47 56
+38 +33 +23
---- ---- ----
53 70 89
教師提問:“請問豬八戒能吃到仙桃嗎?”然后讓學生自己判斷,學生興趣高昂。通過創設有趣情境,激發了學生求知欲,課\堂效果事半功倍,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三、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而小學數學是數學知識的基礎, 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因此,教師應聯系生活實際,帶領學生嘗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
又如,由于每一學期我校都舉行運動會,所以孩子們都知道有的比賽起跑線不一樣,但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結合實際情況,教師采用多媒體呈現了400米橢圓形跑道的一部分,用小動物的趣味運動會中的賽跑準備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開門見山地提問,“你覺得他們的比賽規則合理嗎?”引起學生對起跑線位置的關注與思考。經過觀察共同討論,達到共識:“終點相同,但每條跑道的長度不同,如果都跑一圈,外圈的同學跑的距離長,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線位置應該往前移。”這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系的,而且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總而言之,把生活題材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既是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不斷收集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素材,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用課本上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從而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的優化進程。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