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黎明
【關鍵詞】 學校;青年教師;目標;平臺;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25—01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提高整體辦學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筆者認為,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學校管理者要努力營造青年教師成長的良好氛圍,并采取諸多措施,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一、重視目標引領,激發成長動力
目標是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璀璨的燈塔,目標是青年教師追求人生理想不懈的動力。要通過教師成長三年規劃,為青年教師確定具體的成長目標、學習目標、工作目標,促進青年教師科學發展。成長目標促進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會學習、生活、工作,將學習、生活、工作有機統一,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學習目標促進個人專業成長,以淵博、專業的學識承載社會賦予教師的神圣職責,教書育人,回報社會。工作目標促進青年教師做好具體工作,具體與學校育人目標相統一,與學校“四園”、“五個一”、“五種精神”相結合,形成人人有方向,個個有任務,事事有標準的教育合力,激發青年教師推動學校整體工作科學發展的活力。
二、加強校本研修,搭建成長平臺
教師的專業發展說到底是在自身實踐經驗基礎上不斷建構自身專業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培訓和進修只能為教師提供一些信息,這些信息只有與自身經驗相結合,才能內化為屬于自己的知識。所以學習離不開實踐,實踐是第一位的。在實踐中進行研究正是這樣一種信息內化為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自己發現許多有用的信息,我們親歷過程,掌握方法,既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也不斷發展自己的探究能力、發現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內容以書本知識為主、方式為接受學習、名額和次數有限的校外培訓和進修遠遠無法滿足需要。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明確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思路,在重視進修與培訓的同時,必須立足于本校把加強工作實踐中的研修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在工作實踐中進行的校本研修是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發展的統一。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研究、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教師自身的發展。這種基于實際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才更具主動性、更具針對性,也更有實效。
三、強化教師主體性,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是自身專業發展的主體,教研活動必須建立在教師自我反思、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與他們自身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才能真正對教師有意義。但以往的教研活動大多追求提高工作質量的直接效果,忽視了提高教師水平的長遠作用,因而對發揮教師主體性重視不夠,常常有些教師是被動地參加教研活動,只聽不說,只想接受現成的結論或經驗,而缺乏個人的獨立思考。這樣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發展的作用就大打折扣。所以集體教研活動,一定要使所有參加者事先有充分的獨立思考,積極提倡教師進行課后自我反思,隨機記下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和想法,強化教師的主體性。
四、改革學校管理,促進教師潛能發揮
1. 以人為本。學校管理應該始終以人的發展為本,著眼于人的終身發展,著眼于學校的長遠發展。只有實施人本管理,才能把全校師生凝聚在一起,共同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推向新的臺階。在學校實施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學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教育人、保護人,充分開發人的潛能,實現人與學校的共同發展,一個實行人本管理的學校,其基本管理思路就是將人置于管理過程的中心,并以人本主義作為學校共同的價值觀體系的核心,以成員的集體主義行為為基礎,達到調動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在推動學校發展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
2. 加強制度建設。要審視并重建學校管理制度,制度不僅僅是約束人,更重要的是要激勵人。凡是不利激發人的潛能、不利于創造和諧環境、不利于團結合作的制度,都應該修改、重建,在校內進行橫向比較,單以成績定獎勵的制度應該廢棄,要引導個人間的競爭轉向團隊的競爭,要建立民主、透明的決策制度,尊重廣大教師的知情權和重大事項的決定權。要建立有利于教師開發課程、合作研究、教學創新、參與實踐、專業進修的制度,特別是激勵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師展示自己專業發展的制度,建立發展性評價制度,提倡發展過程中自身的前后比較,提倡有針對性地診斷性考核,提倡質性評價,不提倡以教師間橫向比較為目的的考核的量化評價。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