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蘭
【關鍵詞】 新課改;師生關系;尊重;信任;傾聽;關愛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38—01
師生關系是一種很特殊的關系,它融合了父子情、母子情、朋友情,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具有過硬的教學水平,更加需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和諧課堂氣氛的基礎。那么,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一、 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教育家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保證每個學生在班級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
教師尊重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獨特而有價值的人,要知道他們能夠自己思考和表達,要相信他們能夠積極地去改善自己的行為。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人,才能建立起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會學習、學會協作、學會生存、學會發展。
二、 教師要發揚民主,善于發現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說過:“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老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這種和諧的課堂氣氛,首先表現為師生以誠相見,情感交融,在課堂上聽不到呵斥聲和嘆息聲,看不到苦惱和僵持的局面。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善于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善于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始終處于和諧狀態。比如,教師提出問題后,成績好的爭先搶答,可成績差的學生還來不及思考。那么,我們就更應該多抽一些成績差的學生來回答,盡管答得不盡如人意,至少也應表揚他有回答問題的勇氣。
三、 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
中學生的情感是很豐富的,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情感需要、情感的薄弱環節,才能使情感的教育“事半功倍”。盧梭曾說過“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師”。教育首先應是溫暖的、有人情味的,愛心、熱心是責任心的源泉,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使師生心靈相通,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笑容可掬,親切和藹,對全班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學生就喜歡這位老師,從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進而產生良好的情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四、 教師要公平地關愛每一個學生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師生關系是維系教學活動的基本關系,對于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合作教學有一個很好的論斷:“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學校的面貌。”的確,課堂教學在學校教育中處于前沿陣地,它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時代性和導向性。因此,在新的時期教育應以學生為本,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倡“平等、對話、溝通、理解”的教育理念。
教師只有做到公平地關愛每一個學生,那么,學生在老師眼里才是可愛的、調皮的,才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才會理性地處理學生所犯的錯誤。其實做到這些并不難,教師往往一個嗔怪的眼神、拉拉他們的小手、胳膊、摸摸他們的頭……學生們就會感覺到老師是愛自己的,他們也就會接受老師對他們的批評教育。這樣一來,學生也愿意接近老師,愿意和老師做朋友,這就是所謂的真情回報。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俯下身子看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交流的方法很多,我們只有使用合理的溝通方法,與學生的溝通從外化轉到內化,從單純的說教轉化為實踐活動,讓情感與認識相互作用,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