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作明
【關鍵詞】 中職學校;電子備課;必要性;思路;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74—01
備課是教師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是課前的準備和設計。在當前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已得到廣泛普及,充分挖掘計算機和網絡資源的優勢,實現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電子備課機制已刻不容緩。
一、推行電子備課的必要性
1. 傳統備課的弊端是推行的前提。傳統備課方式的書寫占用時間多,用來研究教材、進行創造性備課的時間自然就少,教師收集的各種教學資源,無法進行有效修改、保存和利用。電子備課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對教材內容進行多方面的優化、加工和創新,拓寬備課思路,節約備課時間,提高備課的質量和效率。此外,電子備課還可對自己的備課資料進行分類整合,長期保存,實現資源共享。
2. 是創建優質高效課堂的需要。紙質化備課缺乏教學資料的完整性和教學思路的多樣化,難以與現代課堂接軌。電子備課既方便修改與整合,又能利用豐富的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及動畫等手段,使教學更加直觀、形象,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這正符合高效課堂建設中“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快樂學習”的特點。
3. 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備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它需要教師從埋頭抄寫中解放出來,節約時間以供精心思考;它需要教師博采眾人的智慧、瀏覽自己的筆記,在反思以往教學中逐步提高自己、完善自我。電子備課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
4. 實現教學隨機檢查和質量考核的需要。推行電子備課,形成規范的電子備課制度,學校就可通過備課交流平臺,隨機查閱教師的備課情況,及時跟蹤了解教師的備課數量和質量,加強教學考核和反饋,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推行電子備課的基本思路
1. 基本思路。根據學校師資、設備和管理等因素,選定部分學科推行電子備課模式,分階段增加電子備課學科,逐步達到完善和普及。
(1)初步建立校委會——教務處——專業部——教研組四級教學質量監控網絡體系,建立教學準備監控管理考核機制,成立電子備課質量管理領導小組。
(2)以專業部為單位,選定電子備課學科,制定電子備課實施方案,扎實開展集體備課,完善教師備課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
(3)借助學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契機,以教研組為單位,分專業、分學科建立試題庫和教案資源庫。
2. 具體步驟。一是進行教材文本學習、網絡信息收集、處理,初步擬定授課方案。二是要開展集體備課,集中交流研討。三是要結合學情、專業特點和個人特長進行個性化修改。四是獨立施教,開展教學反思和教學心得研討,形成反思意見。
三、推行電子備課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 可能遇到的問題
(1)年齡大的教師,由于不熟練計算機技術而有一定的畏難情緒。
(2)由于教師教學精力有限,部分教師完全照搬現成的資料備課,缺乏用智慧的眼光去鑒別、吸收,這樣可能使教師養成惰性,扼殺其創造性。
(3)新的備課方式,給管理者督促、檢查、評價帶來新的困擾,必須探索一條新的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2. 解決措施
(1)學校層面。學校應建立較為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網絡平臺和教學資源庫,制定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考核制度。教務處應探索建立適合學校教學實際的電子備課管理系統,加強教學過程監控,探索新的評價機制。做好電子備課相關軟件資源的購置、使用和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
(2)專業部層面。通過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要加強教研組的建設和管理,扎實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3)教師個人層面 。一是強化責任意識。要備好課,教師必須樹立強烈的教學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思想,結合專業培養目標,認真鉆研教材,合理設計教學思路和方法,抓住重點環節認真備課。二是重視二次備課。在完成電子備課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的變化、側重點的不同,對教學資源進行比較、甄別、吸收和創新,通過增加或刪減內容、改進方法和策略、改變字體和顏色等形式來完善授課方案,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思想,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總之,電子備課既是教師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揚棄、納故吐新的過程實錄,也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成長的過程實錄,這一備課形式的探索和推廣將任重而道遠。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