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春
【關鍵詞】 開端;成功;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084—01
高爾基曾說過:“最難的是開始……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它給予的。”俗話也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整堂課做好一個良好的鋪墊,并且會給這堂課增添色彩。現就結合自己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中學語文課堂中的導入方法。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這是最常見的傳統的導入法,這種方法不拐彎抹角,可以起到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簡潔明快的效果,三言兩語就能直切正題。例如筆者在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日出》一課時,這樣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天都會看到日出,那么在當代作家劉白羽的眼里,日出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日出》。但這種方法不能頻繁使用,否則會使學生失去新鮮感,特別是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而言,會大大減弱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課堂氣氛一開始就沒有調動起來,就不利于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引用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可以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成語、歇后語、對聯、典故或廣告等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狼》這篇課文我采用成語導入的方法。筆者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和狼有關的成語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煙四起、狼吞虎咽、狼狽為奸、狼狽不堪)看來大家積累的成語不少,那么從這些成語來看,他們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殘忍、兇暴)我國清朝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在《狼》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畫得淋漓盡致,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又如:蒲松齡的文章《山市》,筆者采用了對聯的方式導入: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這幅對聯寫的是哪一位文學家?再如:在上《紫藤蘿瀑布》一課時,教師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小學時我們學過李白的一首唐詩《望廬山瀑布》,大家還會背嗎?(同學們齊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渾、奇異、壯麗的景象,字里行間都流露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無限熱愛的情懷。那么,把紫藤蘿比喻成瀑布有什么用意呢?(多媒體展示圖片)好,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宗璞的《紫藤蘿瀑布》。
三、懸念導入,產生疑問
懸念可以使人萌發出期待心理,從而產生扣人心弦的誘惑力,激起欲知其詳的渴望。用設置懸念的方法開講,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上,給教學過程增添活力。例如:我教《拿來主義》一課的導入:同學們課外閱讀興趣甚濃,閱讀的范圍比較廣泛。半個學期以來,據初步統計,全班看的雜志種類多達六七十種。科技作品且不說,中外文學作品也有二百七十多本。其中有唐宋詩詞、《三國演義》、《水滸》、《明清筆記小說選編》,有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雨果的《悲慘世界》等,個別同學還看《西廂記》。有一個同學半個學期課外讀各種書籍達四十多本。大家這種讀書的積極性是好的,應該肯定,應該表揚。然而,你們可曾想過,對待這些古代的與外國的文化遺產應采取怎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呢?是一概接受,還是全盤否定,還是采取審慎加分析的態度?今天我們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文,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
五、故事導入,產生好奇
生動有趣的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用故事導入,無疑會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
六、解題導入法
解題導入法即從分析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接觸教材的中心內容,這種方法可以迅速牽住文章的主線,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在講解《看云識天氣》一文時,教師先在黑板上不動聲色地寫下了課題,然后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之后,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答:“題目說明了云和天氣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云來識別天氣狀況。”通過解題,學生一下就明確了本文的內容,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直觀的認知。
于漪老師說:“閱讀課文的起始階段猶如一篇文章的開頭,須反復斟酌,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迅速進入學習的軌道。”有效的導入就像磁場,能牢牢地吸住學生的心,激蕩學生的思維,增益學生的智慧。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