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珍
【關鍵詞】 數學教學;生活化;興趣;游戲;競爭性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9—0092—01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也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那么,如何讓小學生喜歡上數學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把教學歸樸于實踐,歸樸于生活。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而且還能較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教學“6和7的加減法”時,先用課件演示美麗的郊外景色,并告訴學生:“秋天到了,圖畫里秀麗的鄉村風光多美麗啊!老師帶領大家和圖畫里的小朋友一塊玩玩,還要請喜歡數學的同學幫助老師用數學知識解決幾個實際問題,你們能做到嗎?”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油然面生,學習情緒高漲,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之中。實踐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充分體驗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會了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使人對某些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的探索,并且帶有積極的情緒色彩。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對事物或活動本身的興趣,例如對繪畫、唱歌等的興趣。間接興趣是指對某種活動本身并沒有興趣,但對活動的結果或意義感興趣。可以看出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人的興趣并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才會想去接觸它、認識它、了解它、探索它。因此,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游戲進行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打算怎么上這堂數學課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是學好這一堂課的關鍵。愉快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并且從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從間接興趣發展到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上新課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做適宜的游戲,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筆者讓一部分學生當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買東西的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買賣中得到樂趣,并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同時還讓學生懂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創設競爭性情境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數學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并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
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一課時,筆者結合課本中歌手大賽的具體情境,指定班里一名學生當5號選手,另一名當9號選手,通過計算他倆的比賽成績來教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教學“試一試”和“練一連”時,筆者把學生分成了兩組,分別由5號選手和9號選手帶隊進行比賽,看哪個隊的學生全體做得又好又快,哪隊就贏了,并給獲勝的學生貼星表示祝賀。這樣宣布以后,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就連平時不愛學習的幾名學生也認真地計算起來,惟恐自己這一隊輸了。這樣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