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紀 田瑤 李承靜
摘要:建筑制圖與識圖是一門應用型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識圖與制圖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模式,賦予課堂新的形式,豐富課堂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多媒體、生活案例、角色模擬等多元化授課實施方式,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實踐性、創造性,旨在培養適應社會職業發展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建筑制圖與識圖;情境教學;實施方式
中圖分類號:TU204;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5)05007203
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門應用型專業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學以致用,具備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不能滿足當代職業崗位對學生素質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學與時俱進,調整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因此,情境教學應運而生,情境教學具有引導性、實踐性、應用性,注重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能滿足就業市場對學生能力的期望。
一、情境教學的涵義
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動情,在情境中共鳴,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1]。情境教學不同于過去“教師講、學生記”的傳統教學,而是一種動態、開放的教學模式,注重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挖掘學生的實踐體驗和理論需求。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作用于學生的。
二、情境教學的目的
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作為建筑類專業最基礎的課程,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識讀和繪制建筑工程圖的能力。從學生今后就業崗位來看,該門課程的受教人群可從事工程管理、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工程造價、裝修裝飾設計與施工、工程監理、工程咨詢等工作。 因此,對該門課程采用情境教學模式,在
課堂教學中營造實際情境,將學生引入到真實情境,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核心職業能力。
三、情境教學的實施方式
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的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認為,情境教學的內容是多元化的,不是固定單一的模式。 采用為課堂增色易于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輔助工具,如圖片、音樂、多媒體,即屬于情景教學,創設模擬場景進行角色扮演,也屬于情景教學。情境教學方法豐富多彩,靈活多變[2]。
(一)多媒體情境教學
多媒體情境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料,圖文并茂,情境交融,直觀、立體、鮮活。在課堂開篇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將其引入課程知識的學習。在課程知識講解結束后播放與專業相關的多媒體,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深化理解,感受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緩解學生的厭倦感。
例如,在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中,在建筑施工圖開篇,以某一項目為案例,向學生展示該項目的營銷策劃定位報告、方案文本、初步設計圖、擴大初步設計圖、施工圖等資料,介紹項目的運行流程以及各個單位的工作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課程結尾,放映世界著名建筑的圖片、優秀樓盤的圖片并作簡要介紹,播放關于超高層發展史、全球知名建筑的方案設計和施工介紹的視頻,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資料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堂外,不拘泥于課堂,在加深對課堂知識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對建筑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生活案例情境教學
生活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創設生活情境,就是把生活引入課堂,將學生引入社會,將教材內容與相關的生活案例相結合,達到學習中的啟迪作用,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感受書本知識的現實運用,體會實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結合建筑施工圖的教學,可以安排學生繪制自家住房的戶型圖或立面圖、剖面圖,并在課堂上介紹;也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畢業了要買房,你會怎么選擇樓盤?”安排學生分組踩盤,搜集整理當地樓盤的資料信息,包括樓盤的區域位置、交通情況、配套設施、總平面布置、經濟技術指標、戶型圖、效果圖、樣板房圖片、銷售價格等,在課堂上展示、介紹,分析優缺點,作出選擇并說明理由。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參與其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的重要性,也使學生走向社會,了解市場動態,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和實踐。
(三)角色模擬情境教學
角色模擬是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情境教學的另一種重要形式。情境角色模擬是在假定或虛擬的情境下,讓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課題,扮演規定情境中的角色,按角色需要去思考、講話和活動。角色模擬縮短了課堂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學生通過模擬情景中的實際操作訓練,能及時把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各種具體技能[3]。
在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角色模擬情境教學中,可以采用的真實社會情境很多,模擬施工圖交底會議是其中的一種方式。模擬施工圖交底,可以分別模擬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交底,也可以模擬全套圖紙交底。首先教師要選擇一套適合學生學習的圖紙,可以選用學校的總平面圖及教學樓的施工圖,因為學生對學校的建筑更熟悉,也能結合實際情況識讀圖紙。然后將班上學生
分為四組,以10人左右為一組,每組輪流擔任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每組組員根據所在單位進行分工,扮演所在單位的相應人員,在課下識讀圖紙并作好準備,教師扮演質檢站站長。最后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施工圖交底會議模擬,形成會議紀要。結合教學,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提一個問題并且回答一個問題,要求提的問題不能重復,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根據學生提問和回答的情況,作好記錄,計入學生平時考核成績。
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在課堂上模擬真實的社會環境,建立真實的社會關系,師生扮演真實的社會角色,營造自主學習和交互學習的氛圍,打破單調枯燥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的學習,主動發現和思考問題,也讓學生得到了現實體驗,培養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四、情境教學的要求
要想使情境教學達到有效效果,教師要準備充分,學生必須全員參與、認真投入,而不是為了應付。而學生的熱情、課堂的氛圍,是可以由教師調動的。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適應這種與社會相結合的教學機制,而不再是紙上談兵。教師更要堅持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和改進,增強自身的實踐經驗,把最新最實際的學科發展成果以恰當的方式結合到情境教學中來。
所以,首先要求教師在授課中具有飽滿的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正確引導學生,將課堂融入情境中,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其次,要求教師課前精心備課,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尋找情境材料,精心策劃教學情境,合理安排實施方式,做到目標明確,情境設置有趣,方案切實可行。最后,教師要組織好情境教學的實施,向學生講清教學目的、實施方式和流程,分配角色,控制好實施過程,及時解決實施中產生的爭執,做好總結和評價,同時要作好考核記錄。
在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的情境教學實踐中,我們獲得了許多成果和經驗,也發現了很多不足。情境教學模式是新課改下的一種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滿足課程的實踐教學需要,使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和切身體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教學。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崗位的需求變化,情境教學仍需不斷地推陳出新,在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不斷探索新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參考文獻:
[1]劉海玲.一則歷史課情景教學案例[ J ] .中小學管理, 2006(S):268-269.
[2]吳燕民,金艾裙.社會工作專業情景教學[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1):88-90.
[3]樓淑君.創設情景, 重視操作——淺議文秘專業校內模擬實習 [ J ]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5(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