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青艷
摘要:文章簡要介紹了中外園林史課程特點及案例教學的概念,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分析了傳統(tǒng)中外園林史“填鴨式”教學存在的不足,探討了中外園林史教學案例選擇的原則,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在中外園林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關鍵詞:案例教學;高職教育;中外園林史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5)05008704
中外園林史是園林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往往太抽象、乏味,已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1]。案例教學法由學生通過閱讀案例,收集材料,討論和提取案例中的規(guī)律性結論來完成[2],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通過剖析中外園林史課程特點、案例教學方法,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征,系統(tǒng)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中外園林史課程中的應用形式。
一、教學現(xiàn)狀
(一)中外園林史課程特點
中外園林史是風景園林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理論課,主要包括中國園林、日本園林、西亞園林、歐洲園林,特別是中國園林部分講述了從先秦到明清十多個歷史時期的園林,內容多。日本園林、西亞園林內容相對少一些,歐洲園林也分為中古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勒諾特爾時期、近現(xiàn)代等多個時期進行講述,各個時期園林風格類型也不盡相同[3]。
作為專業(yè)基礎課的中外園林史,綜合性較強,涉及歷史學、建筑學、美學、植物學、地理學、園藝學等相關知識。如伊斯蘭園林中典型的十字形水渠和中心噴泉代表《古蘭經》中自天堂流出的水、乳、酒、蜜四條河,是美麗而又富足的天國象征。而在中國古典園林四要素為植物、建筑、山石、水體,四者相互協(xié)調、配合造景。法國的勒諾特爾式園林凡爾賽宮以其延伸數(shù)千米的中軸線表現(xiàn)出強烈的唯我獨尊思想。日本古園林以石燈籠、白砂、苔蘚、洗手缽等要素造景,集中表現(xiàn)的是日本枯山水園林的禪意。
(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
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yè)崗位的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園林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大多會在生產一線,在教學中應加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就史論史的講解方法不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而應以分析優(yōu)秀園林案例造景要素為主,啟發(fā)學生設計靈感,課堂上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討論,課外多增加實踐教學,使園林史課程真正起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的作用[4]。
(三)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不足
中外園林史涵蓋內容多,知識點瑣碎,涉及其他學科知識多。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一般院校中外園林史開設在第一學期,學生尚未進入專業(yè)學習階段,對專業(yè)知識不太了解,教師采用單向、靜態(tài)的歷史教學方法,大多數(shù)教學只停留在研究國家和地區(qū)園林的發(fā)展歷史,考察園林內容和形式的演變,而學生吸收知識的情況則是單向地聽取與記憶園林的名稱、年代和國家等[5]。平鋪直敘的“就史論史”很難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難以吸取古典文化藝術的精華,很難激發(fā)園林設計思維的靈感。
高職類園林史教學內容及教材使用與研究型大學類似,高職類院校教師在課上一般是按照時間順序理出一個園林發(fā)展的大框架,直接講授各時期和國家的園林特點和流派,如果教師歷史知識淵博,典故信手拈來,學生一開始可能興趣高昂,但一直缺乏互動,不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總結,在后面的課程中學生會慢慢感覺無聊、枯燥。因此,采用參與性較強的方法進行中外園林史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6-7]。
(四)案例教學法的概念
1870年,哈佛大學蘭德爾首次在商學院提出案例教學法[2],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德國教育家克拉夫基指出“案例教學法就是讓學習者從選出來的例子中主動地獲得一般性、概況性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 [8]。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
中外園林史傳統(tǒng)的教學都是教師講每個歷史時期園林特征,學生聽沒聽、聽懂多少不得而知。如果采用案例教學,課前給出案例,學生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相關理論知識,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捕捉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過縝密地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升華[9]。經過典型案例分析或者不同時期案例對比后,總結每個國家不同時期園林特色,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更符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
二、中外園林史教學案例選擇的原則
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所選案例質量決定了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應慎重考慮,一般選用案例應具有以下六個特征[10]。
(一)時代性
每一個園林案例均處于“彼時彼地”的特有環(huán)境之中,所選案例不應只是“就事論事”,而應具有諸如當時的歷史背景、經濟發(fā)展狀況、上層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因素、氣候條件等較為詳細和豐富的背景資料,這樣有利于深入理解園林案例設計的初衷和方法,進而理解每個國家各個時期典型園林特征[11]。
(二)代表性
針對中國古典園林、西亞園林、歐洲園林、日本園林等不同體系整理經典案例,案例中所體現(xiàn)的特征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學生觸類旁通,進行拓展和延伸。講中國古典園林時可列舉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作為北方園林代表,以拙政園、滄浪亭、留園作為江南園林代表,以余蔭山房、清暉園為嶺南園林代表。當講解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時以知名度高的凡爾賽宮為例進行分析[3]。
(三)啟發(fā)性
案例應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啟發(fā)設計思路,進而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在講解中國園林與伊斯蘭園林的區(qū)別時,可通過列舉中國的古典園林與伊斯蘭的地毯式園林代表案例,如對比中國的北海和印度的泰姬陵,讓學生感受北海的湖面開闊、碧水盈盈,同時發(fā)現(xiàn)印度泰姬陵十字形水渠、噴泉的規(guī)整化一,進而向學生講解中國“自由式園林”的產生背景和伊斯蘭園林象征“水乳酒蜜”的十字形水渠的來源及地毯在伊斯蘭“規(guī)則式園林”的應用。
(四)真實性
案例應取材于真實的歷史文獻,不能杜撰。最好是仍存在的,或者有歷史文獻史料記錄的,使學生通過文獻資料、實景照片或實地考察了解該時期的園林形態(tài)。
(五)趣味性
盡量避免僅限于課本文字描述的“憑空想象”,充分利用照片、視頻、實景增加課程的趣味性。
(六)實用性
今天的定格,即為明天的歷史,昨天對于今天來說就是我們的“根”和“源”,因此,學習中外園林史時要“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即使在講解遠古時代的園林形式也應注意分析園林案例在當代的應用價值,做到傳承、創(chuàng)新。
三、案例教學法在中外園林史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中外園林史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方式,案例教學法還未見在該課程教學中采用,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教學理念的進步,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培養(yǎng)目標,可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并不斷拓展案例教學的形式,從師生互動等多層面進行教學形式的探索,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綜合能力[12-13]。
(一)學生準備案例材料
案例教學法應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因此在每一章節(jié)前一到兩周,就要把案例材料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案例材料,查閱指定的資料和讀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積極思索,初步形成園林案例的歷史原因分析和造景特點。培訓者可以在這個階段給學生列出一些思考題,如在講解北宋文人園林時可提出“文人園林產生的背景”,當講到日本的枯山水園林時可提出“日本武士道精神、茶道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準備工作。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搜索知道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鐮倉時期天皇京都和武士幕府皈依禪宗”等歷史,自然理解了園林產生的原因及特色。因此,這個步驟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階段學生如果準備工作沒有做充分的話,會影響到整個案例討論的效果。
(二)學生自由討論案例
前期布置學生根據“自由式還是規(guī)則式更適合當代中國園林設計”“意大利臺地園在中國哪些地方可以借用”“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為何會風靡一時,試論述其主要造園特征”等問題收集案例資料。將學生劃分為由6~8人組成的幾個小組,各小組派出代表,發(fā)表本小組的案例分析和處理意見。發(fā)言時間控制在30 分鐘以內,發(fā)言完畢之后發(fā)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提問并作出解釋,此時本小組的其他成員可以代替發(fā)言人回答問題。小組集中討論的這一過程為學生發(fā)揮的過程,此時教師充當?shù)氖墙M織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時的發(fā)言和討論是用來擴展和深化學生對案例的理解程度的[14]。
(三)教師講解案例
教師在講授課程時,應結合學生前期的討論結果加強針對性講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設計思維,形成“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學習方法。在講解案例時,需明確案例所處的歷史特點,園林案例的具體設計內容,案例所在國家當時的園林主要特征介紹。
(四)學生總結園林特征
在小組和小組集中討論完成、教師講解結束之后,教師應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總結該時期這個國家主要的園林特色。這種總結可以是總結規(guī)律和經驗.也可以是獲取這種知識和經驗的方式。教師還可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作出總結,這樣學生的體會可能更深,對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的各種問題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15]。
(五)實地考察典型案例
對仍存在的園林場景可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如在講解魏晉文人園林時,可帶學生實地查看恭王府“曲水流觴”,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真正還原古時文人吟詩作賦喝酒場面。清朝后期園林,課程可預留部分課時,同園林規(guī)劃設計、園林樹木花卉等課程一起安排,可選擇去蘇州、北京等地考察實習。
(六)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
與其說作業(yè)是檢測學生是否學懂的一種方法,還不如說作業(yè)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傳統(tǒng)的作業(yè)就是布置一些答案固定、形式單一的問答題,學生也是抄抄了事,沒有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配合典型案例教學法,中外園林史可在課前—課中—課后不同階段選擇資料文獻查閱作業(yè)、現(xiàn)場討論作業(yè)、園林特征總結作業(yè),全方位、多角度地鞏固知識。
(七)完善考核方式
中外園林史的傳統(tǒng)評分方式是以最終的理論試卷為主,這一方式導致學生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在案例教學法中可將考核依據分為平時案例討論過程與最終考試2部分,前者可占60%,或者更高。平時課前—課中—課后不同階段選擇資料文獻查閱作業(yè)、現(xiàn)場討論作業(yè)、園林特征總結作業(yè)等均列為案例討論過程成績,強化案例過程的重要性[16]。
案例教學法有助于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適合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推廣,但案例教學法涉及教學內容、教學觀念、教學策略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等多個層面的轉變,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案例庫的建立情況等都影響著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在中外園林史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時及授課內容適時使用案例教學,提高課程趣味性和學生參與度,讓學生深刻領會不同時期的園林特征,真正做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參考文獻:
[1]徐德秀.高職院校園林史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探析[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59- 62.
[2]李謐.哈佛大學案例教學研究[D]. 沈陽:沈陽科技大學,2012.
[3]趙書彬.中外園林史[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
[4]鄭樹景,許先升,段曉雁.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喚醒園林史的學習[J].現(xiàn)代園林,2007 (1) : 34- 37.
[5]劉靜怡.園林史論課程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 : 87-90.
[6]陳磊.高職園林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初探[J].科技資訊,2008(15):184.
[7]孫麗娟,曹緒峰.高等職業(yè)院校園林專業(yè)的現(xiàn)狀與教學改革探索[J].南京農專學報,2003(2):102-104.
[8]吳建. 以案例教學為核心的適應性學習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杭州:浙江工業(yè)大學,2009.
[9]王立科.基于案例教學法的園林規(guī)劃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探索[J].現(xiàn)代園藝,2014(5):108-109.
[10]張勤.案例教學在《園林規(guī)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3(7):87-91.
[1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2]黃澤君.高職園林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適切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13]張偉,胡啟國.《中外園林史》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吉林農業(yè),2012(6):208-209.
[14]梁娟,皮建輝.基于能力素質培養(yǎng)的園林專業(yè)案例教學探討[J].寧夏農林科技, 2012,53(3):115-116,121.
[15]徐德秀.高職院校園林史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59-62.
[16]李俊英,劉迪.增強相關專業(yè)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探討[J].寧夏農林科技, 2012,53(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