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作為承擔公共服務的組織,通過經濟合同的形式參與社會經濟活動,高校經濟合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糾紛。文章從人為因素、管理因素、外部不確定因素等三個方面對高校經濟合同糾紛的成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 經濟合同 糾紛成因
中圖分類號:F272.5;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6-037-02
高校作為承擔公共服務的組織,屬事業法人,擁有合格的民事主體地位,依法享有對外簽訂各類合同的權利,并獨立承擔因此而至的民事義務和責任。高校經濟合同是高校為實現發展目標,以自身為一方主體與其他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則基礎上簽訂體現經濟內容的合同。高校經濟合同是高校作為普通的市場主體與其他平等主體意愿表示一致的結果,從合同主體、訂立等方面看符合民事合同的特征。高校經濟合同一般有設備采購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財產租賃合同、設備設施搬遷合同、學生保險合同、場地(設備)托管合同、校企合作合同、物業管理合同、供用電合同、食堂托管經營合同等。
高校經濟合同在合同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過程中,往往會由于一些主觀和客觀上的原因,不可避免會出現糾紛,而且糾紛的范圍廣泛,涵蓋了合同從成立到終止的整個過程。具體來說,高校經濟合同糾紛有的是因合同是否有效而引起的爭議,有的是因合同文本理解不一致而引起的爭議,有的是因合同是否已按約履行而引起的爭議,有的是因合同違約責任應當由何方承擔及承擔多少而引起的爭議等等。我們可以從人為因素、管理因素、外部不確定因素等三個方面對合同糾紛的成因進行分析。
一、高校經濟合同糾紛的人為因素分析
高校經濟合同的主體是高校和與之簽訂經濟合同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人作為載體參與經濟合同從生效到終止的整個過程,離開了人,經濟合同糾紛就無法存在。
合同管理工作專業性、綜合性很強,合同管理人員是應當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在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職業道德和情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有較深的文字功底和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還要求有本行業本專業知識、法律知識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然而高校在經濟合同管理人員配備上沒有按高規格進行,高校經濟合同管理人員文化素質與其他部門人員相比要低。我們調查了解到廣西高職院校經濟合同管理人員缺乏,管理人員的學歷普遍只有本科學歷,有的只有大專學歷,甚至只有高中學歷,沒有經過相關法律知識培訓。合同管理人員在簽訂合同過程中行為不規范、使用合同文本不規范,沒有使用格式合同文本,造成雙方對合同標的約定不明確,合同條款不完善,權利表述不明確,意思表達模糊。簽訂的一些合同條款過于簡單,約定的意思不明確、不具體,無法操作或者操作過程中容易引起歧義產生糾紛。合同管理人員素質低,直接影響合同管理的質量,經濟合同糾紛是在所難免的。
合同管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風險防范意識較差,也會導致經濟合同糾紛。部分高校領導對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關注高校教書育人,經濟合同相關管理人員合同法律意識淡薄,對市場與合同、合同與合同管理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有的認為是老關系,礙于情面搞口頭的“君子協議”,不簽訂書面合同;有的缺少對合同向對方資信的調查了解,沒有審查對方的法人營業執照或自然人身份證明、法人授權委托書就草率簽訂合同;有的怕麻煩,圖省事或只簽內容條款不全的合同;有的則為偷逃國家稅款,故意不簽訂書面合同或者簽訂“陰陽合同”。這些都極容易引起合同糾紛。
合同管理人員工作態度差以及職業道德低下也是造成經濟合同糾紛的原因。有的管理人員只是應付性地完成任務,需要簽訂合同卻不簽訂合同,或者草率簽訂合同,一旦簽訂合同就將合同束之高閣了,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進行監控;有的不重視自身按照合同約定應履行的義務,認為關系好,沒有按時交付標的物或支付款項等;有的對于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的事實證據收集意識差,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對方違約事實后,往往存在這樣一種認識,認為沒有必要計較該問題,或者處于雙方關系考慮不愿意計較該問題,也就沒有重視和收集對方違約的事實證據。一些工作人員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在交付貨款或標的物時,不注意索取憑證,有的得到了接收憑證也不注意保管,導致丟失或毀損,在雙方對質時無法提供憑證因而產生糾紛。合同雙方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意見不一的情況,由于合同管理人員工作態度差,方法簡單處理不當,很小的事情被放大或是激化,也會造成糾紛。
二、高校經濟合同糾紛的管理因素分析
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合同的資信調查、簽訂、審批、會簽、審查、登記、備案制度,法人授權委托辦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專用章管理,合同的歸口管理,合同履行與糾紛處理,合同定期統計與考核檢查,合同管理人員培訓,合同管理獎懲與掛鉤考核等等。
合同管理部門應包括合同業務部門、合同審核部門、合同批準部門以及合同歸檔部門。就高校而言,各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都有可能對外簽訂經濟合同,因而都是經濟合同的業務部門,這樣一來高校經濟合同業務部門就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之多,各業務部門業務范疇不同,統一管理也將增加難度,管理不善容易產生經濟合同糾紛。各高校對合同審核的歸口管理各有不同,財務處、審計處、監察室、學校辦公室都有可能是合同審核部門,也有的高校成立聯合審核部門,當然也有的高校無審核部門,缺少審核環節,業務部門起草直接與對方簽訂經濟合同。合同的審批應歸口校長辦公室,小型經濟合同由分管副校長審批,大型綜合性的經濟合同由校長審批,然而從各高校經濟合同管理實踐來看,合同審批有不嚴格之處,有的職能部門不經審批直接以學校名義簽訂經濟合同,有的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二級教學單位以自身的名義與對方簽訂經濟合同,這樣的經濟合同不可避免引發糾紛。各高校對于經濟合同歸檔管理部門也不盡相同,有的由學校辦公室統一管理,有的則由各業務部門自主管理,各部門的合同管理人員往往為兼職人員,素質參差不一、更換頻繁,造成合同遺失或合同管理跟進不到位,因而引起合同糾紛。高校各經濟合同管理部門應按照經濟合同管理辦法分工負責各司其職,有的高校出現職能部門或各自為政、或越權干預,或把關不嚴、或溝通不暢等現象,致使整個學校的經濟合同管理混亂。
合同鑒證是指由合同雙方當事人向合同管理機關提出申請,合同管理機關在依法證明其合同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后給予蓋章鑒證的一項制度。高校在簽訂經濟合同時,由于對對方的主體資格、履行能力等情況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了解程度有限,或者對合同的內容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沒有把握,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管理機關對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出證明就尤其必要了。合同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根據合同當事人的申請,依法對合同文本和合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作出證明,公證機關對合同進行公證,是公證機關對合同的一種監督形式。合同鑒證和合同公證對預防合同糾紛起重要作用。由于合同鑒證和合同公證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絕大部分高校沒有對經濟合同進行鑒證和公證。鑒證和公證的缺失,也是造成高校經濟合同糾紛的原因。
高校經濟合同缺乏持續有效的管理,注重靜態管理而忽略動態管理是高校經濟合同管理的普遍現象。高校業務部門簽訂合同之后,將合同交由檔案管理部門存檔,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很少關注進展情況,任其發展,不對照合同、不落實賬款、不及時核對合同貨物。有時高校與對方簽訂多個經濟合同,雙方交接合同標的物品批次或品種多,而款項往來又頻繁的時候,雙方不及時核對確認合同物品款項,時間久了,加上人員有變動,物品款項無法分清,理不出頭緒,結果就出現糾紛。有的高校合同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缺乏有效溝通,收款付款不及時,有時業務部門認為財務部門應該已經支付合同款項給對方,等對方拿合同來追究責任時才知道款項沒有支付;缺乏有效管理,表現在支付款項(收取款項)與合同中的應付款(應收款)無法一一對應,學校一方或者雙方均沒有及時確認和登記,無法確定合同中的應付款項是否按時支付,久而久之就造成爭議引起糾紛。
部分高校經濟合同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滯后,有些高校管理層沒有正確認識合同管理對學校管理甚至學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重視合同管理機構的設置,不配足配好工作人員,不注重合同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備合同管理的現代化辦公設備,合同管理工作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信息化程度低,合同歸檔、合同調閱以及合同跟進受到影響,有時紙質合同遺失、損毀時,因為沒有經濟合同的電子文檔作為參考而造成被動履行合同的情況。全球一體化和網絡經濟時代,高校在設備采購、物資管理等方面將越來越依賴網絡,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影響到高校與對方的溝通協調,影響到高校在合同履行中的進程控制,影響到合同有關問題解決,問題處理不當,也將造成經濟合同糾紛。
三、高校經濟合同糾紛的外部不確定因素分析
高校經濟合同糾紛除了人為因素和管理因素之外,還有許多外部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不是由高校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主觀意志所導致的。這些外部不確定因素可分為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兩個方面。
自然環境因素主要是在經濟合同簽訂時無法預料的一些自然災害,如地震、雷雨、臺風、洪水等,這些自然災害對高校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設備設施搬遷合同、供用電合同等影響較大。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由于上述自然災害的發生,使得建設工程質量或進程受到影響,或者是需要變更設計,或者是工程延期,或者追加成本,進而使合同無法正常履行引起糾紛。
經濟環境因素主要是在高校經濟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經濟方面的原因導致合同糾紛,這些因素包括國家產業布局政策、對外開放政策和財稅體制改革等,這些因素對高校設備采購合同、財產租賃合同、校企合作合同等影響較大。由于國家貨幣政策變動,利率、匯率以及人工成本、材料價格等原因,致使原合同標的物價格發生變動,合同無法履行,雙方協商不一致隨之便產生了糾紛。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反腐倡廉理論研究專項課題《高職院校經濟合同審核管理及風險防控對策研究》(2014ZJ112)]
參考文獻:
[1] 程秋梅.論法治視域下高校經濟合同管理[J].教育財會研究,2009(4)
[2] 徐霄梟,朱建君.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成因分析[J].山西建筑,2013(7)
[3] 王寶發.合同糾紛的預防與解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3
[4] 王嘉杰等主編.合同管理操作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3
(作者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柳州 545616)
[作者簡介:鐘萬里(1971—),男,廣西陽朔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處長、經濟師、高級講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責編:若佳)